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工资年增15%为何不被看好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25日 14:43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山西新闻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杨志明在全国劳动关系工作会议上透露,我国要努力实现职工工资每年增长15%,这样在“十二五”期间就可以力争实现职工工资增长翻番。(见本报4月20日九州版)

  涨工资算得上是一则令人兴奋的消息,然而坊间和网友却高兴不起来。有人认为,他们不要工资翻番,只要让他们的钱不贬值就行了;有人追问,涨工资是浮云,他们实质性的购买力增长了吗?网友的表现似乎是“人格分裂”,一方面盼望自己的工资涨,另一方面,涨工资有了时间表和上调目标时,反而质疑甚至反对涨工资。其实,网友的“人格分裂”根源并非如此简单,具体来说有三点:

  一、职工工资每年增15%的梦想抵不过现实的悲摧。早在去年就有媒体报道“中国计划未来5年内将最低工资每年上调20%,争取2015年较目前水平翻倍。”但从推进现状来说,尽管一些地方最低工资涨了,但大多数中低收入阶层的荷包却未曾有变化,而CPI的指数却涨了又涨。在这种情况下,你说百姓能有多少信任感?

  二、职工工资增多少不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说了算,而是市场来决定的。经济常识告诉我们,劳动力工资上涨决定因素是市场供求关系,在一个供大于求的劳动力市场上,即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职工工资增长计划做得再完美,市场也不会买账;如果某个行业劳动力市场供求基本平衡或者说供不应求,即便是没有一个很好的工资增长计划,市场也会发挥调节功能,主动给职工涨工资。笔者认为,相关部门应准确定位、找准着力点,譬如怎么改善财富分配结构,如何监管央企高管薪酬管理执行力等。

  三、对于职工工资,不看数据而看实惠。在公众眼里,不在乎你工资倍增计划有多完美,也不介意你年工资增长目标动听与否,他们在意的是工资有无贬值;在意的是购买力是否下降;在意的是贫富收入差距有没有进一步拉大。毋庸讳言,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工资收入迥异,即便同一地区也有很大差异。国有垄断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之间存在天壤之别。如果不加区别齐涨共增,那么,这样涨工资只会增加公众被剥离感、被边缘感。鉴于此,职能部门应在充分放开市场、营造公平市场秩序、改善财富分配结构上下工夫,让公众真正找到结构分配的公平感、幸福感。

  一言蔽之,要让职工有幸福感,只有多用心、多务实,调整财富分配结构,增强职工工资协商的话语权、参与权、决定权,这些都不失为务实的突围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