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17日 11:3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CNTV经济台
中国证券报
估值修复和政策紧缩将继续博弈
存准再调使得上周五市场再度探底回升,但目前股市运行环境并不宽松,对货币政策紧缩预期及反复的过程,我们还是应该持充分的思想准备。
高盛唱空日韩股市力荐A股
高盛集团在5月16日发给客户的晨会报告中表示,投资者需重新调整东亚股市的仓位配置,建议“减持”日本股市,“谨慎选择”韩国股市股票,同时保持对中国内地股市“增持”的投资建议。而这也是高盛在过去一周里第二次唱高中国股市。
交银制造拟任基金经理:未来两个月可能加息
交银制造拟任基金经理黄义志表示,货币政策在未来两个月仍有加息及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货币政策收紧步伐并未停止。
纳斯达克ICE撤回纽交所收购要约
纳斯达克OMX集团与洲际交易所(ICE)5月16日宣布,因无法确保获得美国监管机构的许可,决定收回对纽约泛欧交易所集团价值110亿美元的收购要约。本月初,纳斯达克与ICE宣布,通过直接收购流通股的方式对纽交所发起恶意收购。
上海证券报
周期股拖累 大盘反弹之路再遇坎坷
周一,市场热点散乱,周期性品种表现疲弱,拖累大盘震荡下跌,上证指数再度回落至2850点下方。分析人士认为,在紧缩货币政策之下,市场短期内反弹难度加大,但目前估值风险释放较充分,后市或震荡筑底。
电荒旱灾施压A股 或存结构性投资机会
受宏观经济前景不明朗预期影响,近期A股延续弱势震荡走势,沪指从4月中旬的3067点一路调整后昨日收盘的2849点。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近日在南方多省市出现的电荒和旱灾,令A股的宏观环境日趋复杂,市场正面临空前巨大的外部压力。
重组有门 房企借壳或将“接二连三”
房企借壳的大门正在开启,S*ST圣方和S*ST兰光相继拿到证监会批文,让与之类似等待重组的上市公司看到了希望。据上证报资讯统计,除以上两家公司外,还有三家公司借壳审核已获通过,但因为房产新政至今尚未拿到证监会批文,分别为S*ST万鸿、ST东源及*ST华源。
农网改造“全面开花” 相关设备商空间巨大
根据中国政府网16日发布的发展改革委《关于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的意见》,中西部地区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项目资本金主要由中央安排,继续执行每千瓦时电量加收2分钱的农网还贷资金政策,专项用于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升级工程贷款的还本付息。在改造范围上,工程将“全面开花”。
证券日报
监管层为何打压“壳”价格
A股市场上的“壳”资源,长期以来都被视为是一块“香饽饽”。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由于各种原因达不到IPO标准的公司,通过“借壳”不仅可以获得通过资本市场融资的机会,也能使得自身的资产在注入上市公司后获得更多的溢价。
ST方源遭证监会130万元罚单 公司原9名高管齐被警告
5月16日晚,刚刚履行完股改承诺的ST方源公告称,2011年5月16日,公司按要求至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广东监管局现场签收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公司虚假陈述案已由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调查完毕,拟依法对公司及相关责任人作出行政处罚。
上市房企阳光城借道信托融资规模超过20亿
一边是市场关于房地产信托风险越绷越紧的神经,一边是上市房企赶场般的信托融资步伐。自房地产调控以来便被热捧的房地产信托不断受到上市房企的竞相追逐,其中,上市房企阳光城从去年年初至今几次信托融资合计规模已经超过20亿元。
均线空头排列 震荡盘跌形态确立
昨日大盘受到外围股市普遍下跌1%左右的负面影响,低开后逐步震荡走低,尾盘以接近日低报收,成交金额比前一交易日缩减一成,减至低迷水平。
证券时报
一季度券商新进307只个股 青睐三行业
上市公司一季报数据显示,券商或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现身于682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合计持仓量达54.60亿股,环比增幅为22.76%。在这些个股中,券商或券商集合理财一季度新进307只个股,增持189只个股,减持141只个股,坚守45只个股。
大宗交易量近去年八成 五月或再创新高
截至上周末,今年以来的大宗交易量已经接近去年的八成,而且伴随着近期持续活跃的大宗交易情况,5月再创今年的月度新高几无悬念。新股开闸以来上市公司高管以及大股东等持有的股份陆续解禁,大宗交易市场成为了他们减持最好的平台。
三大顽疾困扰券商 并购重组业务被边缘化
调查显示,目前并购重组项目财务顾问的收费一般在500万元~1000万元,部分项目甚至低至100万元。而IPO项目的收费普遍在3000万元以上,如果加上超募资金的提成,部分大型IPO项目收费将超过亿元。并购重组业务的盈利水平较IPO仍有不小的差距。
香港市场掀起上市潮 投资者不能太“奢侈”
奢侈品企业排队赴港上市、嘉能可、法国巴黎银行等国外知名企业也纷纷慕名而来,这一方面显示出港交所近年来积极赴海外推广上市平台的努力逐见成效,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港股投资者在新股投资方面将拥有更多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