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准备金率VS公开市场操作此消彼长为哪般?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26日 07:09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在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后,央行公开市场操作转而向市场净投放资金。央行一手在收资金,另一手却在放资金。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此消彼长为哪般?

  存准率上调后资金重入市场

  自央行5月12日再度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之后,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力度随之大幅减弱,除了刚刚重启的3年期央票暂停外,原来的央票发行也均跌至地量,正回购操作暂停,大量到期资金转而重新投放市场。

  上周央行向市场净投放了870亿元。虽然本周到期资金减至670亿元,但是1年期央票发行量进一步跌至30亿元的地量,此外,正回购等操作也继续暂停,本周央行仍有望向市场净投放资金。

  资金面的趋紧显然是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减弱的主要原因。自存款准备金正式上缴后,银行间市场资金利率大幅飙升,资金面持续紧张,这一态势在本周继续延续,其中,隔夜和7天回购加权利率分别达到了4.5%和4.7%左右的高位。

  事实上,今年来央行4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几乎都引起了银行间市场资金面的剧烈波动。在随后几周的公开市场操作中,央行均大幅降低了公开市场回笼力度,以缓解对银行间市场资金面的冲击。

  万得资讯统计显示,从今年初到现在,央行已4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冻结资金约1.4万亿元,但公开市场操作却为净投放态势,累计净投放达9130亿元。

  两者影响资金的效果不一样

  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两者均是央行回笼流动性的主要工具。由于外汇占款的增长较快,央行今年来持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以更多地冻结银行体系资金,但“此消彼长”,公开市场操作持续地净投放资金则令央行回笼流动性的效果大打折扣。

  一外资银行债券交易员指出,央行公开市场其实也是被动投放。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是市场化操作,在流动性紧张、银行降低对于央票的需求时,央行也不得不降低央票和正回购发行量。

  “这可以解释银行间市场资金面为什么仍会较为宽松。”他说,在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之后,公开市场操作投放资金对于缓解资金面冲击发挥了重要作用。

  尽管在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之后,央行又投放资金,但招商银行分析师刘俊郁认为,两者影响到资金锁定的实际效果是不一样的。

  他表示,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主要针对的是外汇占款,回笼的是基础货币,这样限制了货币乘数的增长。而公开市场操作主要回笼到期央票和正回购资金,由此产生的净投放资金可以看做是终端的货币,银行一般会用于在银行间市场再投资,不会产生货币创造效果。

  “存款准备金率对于流动性收紧有长期的效果,另外更向市场发出了紧缩政策的信号,”渣打银行宏观分析师李炜说,“而公开市场操作作为常规的工具更多发挥的是短期调节的作用。”

  目前我国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了21%的历史高位。随着存款准备金率的连续上调至高位,其对银行体系流动性产生的累积效应会越来越大。除了一次性上缴所冻结的资金外,以后每隔一段时期,商业银行都需要按照新的存款余额来上缴准备金,无论对银行存量资金和流量资金都会产生影响。

  不过,李炜认为,事实上,无论是存款准备金率还是公开市场操作, 其对于流动性的影响都不是很大。真正影响到流动性的是存贷款利率的上调以及贷款额度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