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编者按 哈药集团明目张胆水陆空立体乱排乱放,长期以来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而年销售额50亿、一年广告费投入5亿的企业,却哭穷无钱治污。一个医药企业连当地老百姓的健康都不当回事,能否把全国人民的健康放在心上值得怀疑。高额利润的确给当地带来税收,但这种缺失社会责任、唯利是图的企业不会长久,金好银好不如身体好。消费者不是傻瓜,应该学会用脚投票,做出自己的选择。
9日,哈药集团污染事件后续影响继续在股价走势上得到体现,哈药股份盘中一度跌至15.62元,创下约21个月以来的新低,最终收盘收于15.74元,跌幅达到6.64%,成交量24.91万手,换手率3.07%。
哈药乃污染“惯犯”
哈药总厂的污染问题,并不是近期才暴露出来的。从2004年开始,在环保部门眼中,哈药总厂始终是个污染惯犯,而其整体搬迁计划,也在2008年之前就已经开始酝酿,至今已经4年。对于这家正在被不断扩张的哈尔滨城区日益包围的医药企业而言,整体搬迁,几乎是根本解决环保问题的唯一出路。
但随后的2009年,哈药总厂的空气污染问题再次被曝光,当时媒体报道称,哈药总厂散发的怪味蔓延到10公里之外,几乎接近黑龙江省政府所在地。6月8日,一位当地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我家就住在南岗区,离哈药总厂有五六里路,有时候窗子一开就能闻着怪味。这样已经至少持续四五年了。”
2011年3月,哈药总厂最终确定搬迁计划,其副总经理吴志军宣布,搬迁已经列入企业五年规划,“五年内搬迁,已成定局”。而可能的搬迁方向是,哈尔滨市东南方的阿城区,距离哈市近百公里。并且,这一规划也已列入哈尔滨市规划之中。但在酝酿搬迁的这四五年间,哈药总厂的表现并不让人满意。
子公司停产近3个月却未公告
哈药公司承认了停产和减产事实。“自3月中旬以来,哈药总厂101车间TDA全部停产,107车间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停产;104车间头孢噻肟钠和121车间头孢曲松月均减产12吨;102车间7—ACA月减产60%。”
但公司称:“这些停产、限产品种均为无菌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企业通过外购等方式弥补,不会对公司整体经营造成影响。”
换句话说,哈药总厂部分车间从3月中旬就已停产或减产,但哈药股份只字未提。
在上述整改措施中,除了限产、究责外,并未提及对哈药总厂的搬迁工作。而哈药总厂的整体搬迁被认为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最有效和直接的方式。但哈药总厂称,由于异地建厂的投资巨大,原料药产品的附加值低,利润空间微薄,预计投产后2-3年内将不具备竞争优势,因此极易造成企业处于亏损境地,造成企业无法生存的后果。
人民日报:"污染门"难关不能用失察或盲区解释
早在2009年8月,就有媒体曝光了哈药的污染问题。近两年来,媒体对哈药污染的追问一直没有停止。黑龙江多位政协委员也曾联名提案,并提交了“硫化氢气体超标1150倍,氨气超标20倍”的实际检测结果。当地人大多次将哈药制药总厂气味污染问题作为议案讨论。而据当地环保机构说法,自哈药制药总厂建设投产以来,附近居民关于其乱排放的投诉,从未中断过。
民众的追问,舆论的追问,人大政协的追问……如此追问力度,为何竟关不上哈药的“污染门”?
媒体报道说,哈药2010年营业收入180亿元,5年上缴70亿元税金——顶着当地著名利税大户的光环,这是不是哈药的所谓“底气”?
这种怀疑是有理由的。一些利税大户,仗着对当地“贡献巨大”,既能创造财富,也能解决就业,就利用地方“不敢得罪”的心态,不把一些法律规定放眼里。而一些地方,明知企业有问题,但为了留住利税大户,面对举报质疑,或“睁只眼闭只眼”,或“捂盖子封口子”;本该发挥“猫捉老鼠”作用的环保部门乃至司法部门,也常常失语、失职、失守。
环保部:哈药环保投入不足应负责
“该停的停,该减的减,该治的治,该罚的罚,下一步达不到整改标准,将加大处罚力度。”7日,在哈药总厂污染调研现场会上,国家环保部东北督查中心副主任白保柱对此次哈药污染事件明确表态。
白保柱认为,哈药股份环保投入不足,这次事件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新京报社评:哈药拿污染与政府讨价是何逻辑
如何彻底解决污染问题?哈药总厂给出的结论是“搬迁是解决气味问题的根本办法”。哈药集团同时表示,由于异地建厂的投资巨大,预计投产后2—3年内将不具备竞争优势,容易造成企业亏损,导致企业无法生存的后果。该公司希望“政府有关部门在新厂址选择问题上给予各方面政策支持”。
哈药集团的这个“希望”,简直匪夷所思。哈药造成的污染状况,并不是周围环境或居民有问题,而是因自身违法超标排放。由于自身原因形成污染,却要当地政府在新厂址选择上提供政策支持,这岂不是笑话?如果哈药的这个主张成立,就意味着任何一个企业都可以以“缺钱”为理由,向政府申请“治污政策”。
建议对哈药罚款5.4亿元
哈药在全国算是个名牌,在当地则算是个利税大户,这样的企业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尾大不掉”。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国人也熟悉了一个新的舶来语——大到不能倒。从此前的紫金矿业,到现在的哈药集团,都在努力在“大到不能倒”的庇佑下把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这潭水搅浑。
事实证明他们做到了。哈药不仅在这场污染风波中保持淡定,而且还能讨价还价。比如有专家建议其总厂搬迁以彻底根治污染,哈药集团则表示,由于异地建厂的投资巨大,原料药产品的附加值低、利润空间微薄,预计投产后2-3年内将不具备竞争优势,极易造成企业处于亏损境地,造成企业无法生存的后果。公司希望政府有关部门在新厂址选择问题上给予各方面政策支持。听这语气和措辞,更像是一个向政府撒娇要糖吃的小孩。
谨慎选择哈药产品
不否认企业有逐利本性。在企业看来,广告投入是投资,环保投入是费用,二者对企业赢利能力的意义是完全不一样的。但是,这种算计必须建立在环境责任底线之上,否则,便有违环境成本内部化要求,不仅让消费者为企业巨额广告投入埋单,还要让周边居民以健康代价为企业赢利埋单。企业也已不仅仅将面临“德厚与否”的道德质疑了。
当我们在理论上探讨中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拐点何时到来时,不能忘记单个企业的环境库兹涅茨拐点问题。如果像哈药总厂这样行业领先、业绩持续增长的企业,尚不能扭转自己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走势,公众的环境期待又将落到哪里去呢?
在哈药总厂以实际行动真正取信于环保部门与当地居民之前,谨慎购买哈药产品,应当成为公众理性的选择。唯有通过此举建立企业环境责任与赢利休戚与共的关系,才能让哈药彻底清醒过来,明白追求人类健康既要收费,也要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