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郭田勇:下半年有必要加息 宏调致资金配置失衡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21日 13:2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南方都市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上周,央行年内第6次上调准备金率,同时3个月期央票利率飙升引发再度加息强烈预期。火热的6月,货币政策还将进一步收紧的预期笼罩在商业银行和整个中国经济的头顶。下半年宏观政策的基调如何确定,实体经济对货币紧缩还有多大的承受力,亦成为决策层关心的重要问题。就在昨天,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微博专栏)教授在其微薄上透露,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正在就当前的宏观调控征求意见,而他亦在通过基层调研掌握的第一手材料进行整理形成观点,并拟于即将举行的二季度央行货币政策例会上向决策层提出建议。

  宏调或致地区资金配置失衡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并非货币政策的决策机构,但对货币政策影响力不小。根据有关规定,央行报请国务院批准有关年度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或者其他货币政策重要事项的决定方案时,应当将货币政策委员会建议书或者会议纪要作为附件,一并报送。“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每个季度会举行一次例会,这次开会前向我征求一些意见。”郭田勇昨天对南都记者表示,“我觉得在北京不了解下面的情况,所以最近跑了1趟贵州,走访了中小银行;跑了一趟甘肃,走访了国有大行和地方监管机构。总体来看,收获不小。”

  郭教授表示,刚刚调研完很多思考没有来得及形成答案,但的确有几个问题值得深入研究。“首先是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上,基层金融机构对此的争议很大。”郭教授表示,“中小企业融资难并不是货币紧缩政策的初衷,但这两者究竟是不可调和的矛盾,还是可以找到一些缓冲的办法,值得我们好好想想。”

  “从整个宏观调控中银行资金的流向看,东、中、西部的失衡问题显得更加突出。”郭田勇认为,“货币政策一紧缩,西部就比东部更缺钱,这反映出银行总行层面在落实调控政策上仍存在结构性问题。如何解决西部地区的融资难问题,需要搞清楚。”

  下半年应果断加息

  经济出现减速、部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加剧,引发了对政策超调、是否需要转向的争议。郭田勇表示,央行再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就是对这一争议的平息,5月C PI现年内高点5.5%但未必是强弩之末,未来走势仍不确定,央行再提存准意味着将保持稳健货币政策基调、有效管理流动性、控制通胀。

  针对下半年的货币政策走向,郭教授表示,“我也认为有必要加息、而且不排除央行未来加息的可能,当前人民币利率被低估的程度未必小于汇率。加息上的踌躇更多来自国际层面,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行将结束,即便未来不推第三轮,美元利率仍可能被压在低位,加息可能引发热钱、套利性资本等问题也不利于人民币国际化。当然,如果判断外部风险可控,央行应果断加息。”

  有观点认为央行不加息是因为担心提高政府平台、国有企业的融资成本。对此郭教授表示,“这不是主要原因,央行的决策视野不会如此狭隘。我认为不加息的主要原因,一是国际因素,二是货币政策决策程序的制约,现有货币政策工具,央行决策空间由大到小依次是:央票、存款准备金率、汇率、利率。”

  银行业面临流动性风险

  就货币紧缩对银行业的影响,郭田勇认为,总体来讲各银行流动性风险都会加大。一些存贷比较高的银行,流动性会相对吃紧,风险性也会加大。“虽然存款减少,但从资金来源的角度来看,银行业维持正常经营还是有保障的。目前的流动性风险还不足以使商业银行面临危机或者倒闭。但流动性风险若得不到有效控制,将有可能导致极个别具有清偿能力但无法及时获得充足资金或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的商业银行面临破产倒闭的危险。”

  不过郭田勇表示,通过此次基层调研发现,无论是大银行还是中小银行,对于内部的流动性管理和资金调配已经日趋成熟,各银行在抢夺生息资产和保持合理的流动性水平两者之间的平衡点掌握得较好,显得张弛有度。“目前来看,我国银行体系出现流动性风险的概率很小。银行面临流动性风险,普遍采取‘体内的外循环’模式,与券商、私募、信托等直接融资模式竞争,通过像发行理财产品等再融资模式将盈利保留在体内。”但需注意的是,集中、大量发行理财产品往往存在着业务期限不匹配或集中到期的现象,会加大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难度。

  南都记者 李鹤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