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问题重重 未形成激励作用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23日 09:23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从今年开始,马志新月薪中近千元的各种补贴被取消了。“这些钱单位可以组织旅游、搞活动,但就是不能以现金方式发下来。”马志新告诉记者。

  作为某市地税系统内的事业编制职员,马志新原先的收入甚至比其他部门同级别公务员还好。

  马志新的收入变化源于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第三步”——根据国务院的部署,绩效工资改革分“三步走”,2009年1月起在义务教育学校实施;2009年10月起在公共卫生机构和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2010年起在其他事业单位实施。

  绩效工资改革的初衷,是规范各种津贴、补贴,转为绩效工资的一部分,形成对事业单位人员的激励机制,按照目前实施的情况看,改革进展却并不如人意。

  近日,中国人事科学院院长吴江受人社部委托,完成了一份针对全国绩效工资改革的报告,明确指出了某些省份实施绩效工资存在的问题。

  据接近人社部人士透露,目前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重点主要在两个方面:解决“第一步”和“第二步”中尤其是医疗卫生机构改革出现的问题,继续推进“第三步”;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成后,划入公益类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改革将成重点。

  绩效工资未能发挥激励作用?

  在绩效工资改革中,公共医疗卫生单位和高等院校是改革难度较大的部分。

  “绩效工资改革实施以后,事业单位绩效收入是不是增加,能不能起到激励作用很重要,从高校和医疗卫生领域改革来看,目前改革不是很理想。”人社部劳动工资研究所研究员刘军胜告诉记者。

  根据人社部、财政部、卫生部印发的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分为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两部分。

  基础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地区经济发展、物价水平、岗位职责等因素,在绩效工资中所占比重为60%-70%。

  “施行改革不到位的公共医疗卫生机构,主要在于实施绩效工资后,人员薪酬水平与原来相比没有明显变化,实施改革的积极性不强。”刘军胜说,“如果绩效工资等于补贴,如此施行绩效工资改革,工资总量没有增加,只是改变了发放方式。而发放补贴还不需要考核,事业单位对改革没有积极性。”

  尽管相关部门正在制定绩效考核办法,以加强对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内部考核的指导,但由于医疗卫生体系内部专业技术、管理、工勤等岗位的特点不同,实行分类考核在基层难以适用。

  而高等院校绩效工资改革面临的问题则是来自“创收”的比重到底应该占多少?

  高教教师的工资一部分来自财政的保障性工资,一部分来自绩效工资。虽然目前高校基本上都建立了绩效制度,但由于绩效制度不规范,很多高校教师觉得“国家没给够,学校也没给够”。

  目前,高校院系通过办各种培训班来“创收”,成为绩效工资的主要组成部分。

  有高校教师感慨,“办班创收的结果就是,老师把正常的教学和科研任务让位给‘创收’课程。”

  绩效激励机制原本是为调动教师更好地进行本职教学,如果高校把绩效来源过度依托于各种培训班,虽然解决了创收问题,但难免影响教师完成本职教学。

  吴江也对媒体表示,部分高校教师在学校上课的时间很少,在外走穴的却很多,院系层层发津补贴,这些都需要有规范。

  不过,受采访的人士也表示,在高等院校目前的薪酬制度下,单纯依靠财政与学校自筹,难以实现高绩效、高薪酬留住优秀人才的目的,高校通过办班增加收入也是不得已。

  “创收适当,分钱有则。”有业内人士认为,对高校创收应该予以规范,事业单位改革走不出困境的原因就在于非盈利性组织的运作模式不规范,非盈利并不意味着不可以赚钱,高校可以收费,还可以得到企业赞助和社会赞助,但是赚到的钱还要用于事业单位本身的发展,“不能把钱都分了”。

  公益性事业单位如何考核绩效?

  绩效工资改革“三步走”之后,更大的挑战来自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后,划入公益类的事业单位如何进行绩效工资改革。

  据介绍,这部分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来源主要为三类:规范后的各类津贴、补贴;单位自筹资金以及财政统筹。

  严格规范事业单位津贴补贴,成为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的前提。

  从目前各地义务教育学校执行情况来看,有的地方并没有真正清理规范义务教育学校的津贴补贴,导致绩效工资总量的核定流于形式。

  “实施绩效工资的目的,在于清理、规范事业单位各种各样的补贴,如住房、交通、过节费、饭补等等,把这部分薪酬打包,与人员提供的公共服务联系起来,作为绩效工资形成激励。”刘军胜说。

  由此带出的另一个难题是,如何针对公益服务建立绩效评价体系。

  “推行绩效工资,是为了调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不与业绩或提供的公共服务挂钩,单纯提高收入没有依据。”刘军胜说。

  由于公益性事业单位提供公共服务不以换取利润为目的,本身难以量化,建立与奖励挂钩的令人信服的评价体系,需要新的设计。

  正如马志新所在的地税局,很多事业单位在实施绩效工资改革后,把补贴津贴收紧了,但没有找到让大家满意的绩效考核方式,绩效激励作用更无从谈起。

  此外,由于部分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自筹能力不强,下一步绩效工资改革的重点,还包括如何推进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基础性研究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

  绩效工资改革的普遍状况是:有财政补贴的,绩效工资推行顺利,财政补贴不到位的,推行困难。

  “目前可以确定的是,国家财政会给予一定的支持,体现实施绩效工资的区别,才能增加实施绩效工资的积极性。”刘军胜建议,国家财政、地方财政给予支持,单位自筹一部分,提高绩效工资比例,把考核与绩效工资结合起来,促进事业单位提供更多优质的服务。

  “但是,这一政策实施起来难度很大,这也是义务教育机构的绩效工资改革为什么至今仍然难以到位的主要原因。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是否全部买单,成为争议的焦点。”相关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