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曹中铭:私募基金现清盘潮 为公募基金敲警钟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24日 07:3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如果说去年是私募基金的 “发展年”的话,那么,今年就是私募基金的“清盘年”。随着新泉1期结构化信托计划产品的被清盘,今年上半年已有11只私募基金产品清盘。即使是由原明星基金经理领衔的私募基金,同样难逃厄运。如曾任职海富通、交银施罗德基金公司的郑拓管理的深蓝1号,在今年就遭遇了清盘之痛。

  市场在发展,私募同样在发展。2007年以前,私募基金产品只有可怜的11只。借助于其时的大牛市行情,私募基金的发展迎来了雨后春笋之势,去年发行的私募基金产品就达到创纪录的275只,而私募基金产品的数量也达到了630只。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私募基金同样没有例外。就像公募基金的规模在2007年获得了爆炸式增长之后即陷入低谷一样,私募基金在今年亦遭遇了“滑铁卢”。而且,如果股市行情继续疲弱,被清盘的私募基金产品将会更多。私募基金产品被清盘,主要有如下的几种情形:一是产品的存续期届满;二是触及平仓线;三是出现较大的亏损;四是为了利用老产品证券信托账户重新发行新产品。当然,其中最引人瞩目的还是由于业绩问题被清盘的。

  与公募基金拼命发行新产品以抢占市场份额不一样,目前私募基金处于一种边缘状态,只能以信托计划等方式生存,不像公募基金能公开地发行产品,并且还有一部《基金法》进行规范。

  今年4月中旬开始的持续调整,使私募基金面临着熊市的巨大考验。业绩不佳,将意味着出局。更严重的是,私募基金还面临着生存上的考验。曾经,公募基金的明星基金经理投奔私募成为市场一道亮丽的 “风景”;“公转私”大潮的兴起,定然有其产生的理由。但随着私募基金清盘的不断出现,其曾经“神秘”的面纱亦终于被扯下。毕竟,市场是残酷的,适者生存才是市场永恒不变的法则。

  其实,私募基金清盘潮的出现,同样应为公募基金敲响警钟。截至6月21日,公募基金产品数量已突破800只的大关,达到801只。公募基金数量上的增长,并没有导致其规模的同步放大。尽管在6月初万家双引擎的资产净值跌至0.48亿元,已低于5000万元的底线,但13年来,却没有任何一只公募基金产品被清盘,这显然是不正常的。

  公募基金的清盘难,明显不利于保护其持有人的利益。试想,当一只单位净值只有0.60元的基金在其净值跌至0.85元时就被清盘,持有人的损失无疑会减少。但在旱涝保收的管理费收取模式下,基金公司都将旗下基金当成了“现金奶牛”,只追求规模效应而漠视持有人利益的事实,表明现行的基金业体制存在不小的漏洞。

  笔者以为,公募基金应该借鉴私募基金的清盘“经验”,单位净值跌至一定程度,应立即启动清盘程序。如此,公募基金才会更加努力地为持有人理好财,也能更好地保护持有人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