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理财 >

理财产品有隐形占款期 银行借机“闷声捞偏财”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24日 09:20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上海商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在起伏不定的投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青睐于稳健的理财方式。而短期银行理财产品以较强的流动性及相对稳定的收益率成了众多投资者眼中的"香馍馍"。不过,也有投资者反映,短期理财产品的实际占用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产品还存隐形"真空期"。

  调查发现投资收益被摊薄流动性在打折

  一位吴女士在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她在上月购买了一款某银行客户经理极力推荐的7天超短期理财产品。当时吴女士觉得只要7天的理财产品在时间成本上非常划算,同时也高于存款收益率,她不假思索地选择了购买。然而事实并不如她所想的那样,这款以10万元起步、预期年化收益率为4.5%的超短期理财产品跟她开了个不小的"玩笑"。她在查询账户时发现钱并没有到账,她随即询问客户经理,得到的答复是这款产品的发售期是4月28日到5月2日,而起息日是从5月3日开始的,因而到期日是5月11日,并且到期后本金也需在3个工作日后到账,这也意味着这笔钱的本金和收益要到5月13日才能拿到,面对如此的"超短期",吴女士哭笑不得。最让吴女士不满的是,在购买这款产品时,客户经理根本没有提到具体的起息日和到账滞后期。这样,吴女士的这10万元在银行整整待了15天,相当于两个所谓的超短期理财产品运行期了,她想的7天后回笼资金继续炒股也成了泡影。

  对此,商报记者咨询了相关理财专家,其表示,通常情况下短期理财产品所示的期限都是产品实际运作期限,与购买日和到账日无关。如果加上两头的"真空期",短期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其实已被摊薄,从原先的蛋糕沦为薄饼了。他也为投资者算了一笔账,如果以年收益率4.5%计算,收益就为年化收益的7/365,10万元7天收益就是86元左右,而由于资金被多闲置了8天,实际收益率就更低了。这样算下来,10万元的每天收益只有5.7元。而如办理利率为1.49%的7天通知存款,这15天的收益是61元。并且在资金流动性方面明显高于这款短期理财产品。从长期理财角度来看,这段时间投资者是可以基本视而不见,然而就短期理财产品就显得非常不划算了。

  专家支招分析利弊再出手超短期不适合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投资者在选择理财产品时,不应只注重预期收益率,而一味选择高收益率的理财产品。应该根据自身家庭的风险可承受能力,选择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固定收益型理财产品或者是非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如果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不妨选择多层次的配置资产,以达到更有效的理财效果。

  而对于短期理财市场出现的"隐形占用期",理财专家建议,投资者在选择理财产品时应更为理性,不应急于求成。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之前要看好"真空期",综合评价各方面再决定是否购买。如果投资者有大量资金属于长期闲置,应该选择一定的长期理财产品,同时由于加息的不确定性,也可以适当配置一些短期理财产品,这样可以充分享受到加息所带来的收益。频繁转投短期理财产品,并不是投资的上策,产品除本身占用的"真空期",转投产品时的衔接时间也会吞噬理财产品的收益。

  某银行个人金融部负责人在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坦言,严格意义上来说,超短期理财产品只是解决个人闲置资金的一个临时方案,应该不算是理财产品。超短期的理财产品并不适合于希望培养理财习惯的投资者。而在目前处在加息通道的背景下,选择3个月到半年左右的理财产品最为合适。

  分析延伸

  银行用隐形占用期谋利差

  事实上,各银行如此热衷推出各式短期理财产品,是出于对吸引资金的迫切渴望。在存款准备金不断上升的大背景下,银行存贷比受到严重影响,存款缺口也亟待填补。通过理财产品来吸收储蓄也就成了众多银行的选择。

  一位业内专业人士表示,银行就是通过这些理财产品的"隐形占用期"来获益。银行利用这段时间差来增加存款余额,进而放贷来赚取其中的利差。而在这短短几天的时间内,银行就可以把资金投在银行间的同业拆借市场,也会获得不错的收益。这也是银行对于短期理财产品趋之若鹜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此,商报记者算了一笔账,比如当日银行间同业拆借加权利率为3.6511%,银行通过短期理财产品发行获得1亿元的"变相存款",然后将这笔资金投在银行间的同业拆借市场上,隔夜就将获得一笔可观的收入。简单来说,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也就间接为银行带来了收益。

  对于银行这种投机取巧的做法,专家也给出了不同看法。经济学家连平认为,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水涨船高,实际上是银行融资成本的上升。虽然目前来看,银行还能扛得住融资成本的上升,但随着银行之间竞争不断加剧,银行通过这种方式来拉存款可能难以为继。而也有分析人士表示,通常银行是绝对不会做亏本买卖的,资金运用一般都会保持在合理范围内。而一些小银行发行短期理财产品,主要是为了解决流动性危机,因而要从银行的总体收益来理性看待理财产品。

责任编辑:吕莎莎

热词:

  • 理财市场
  • 客户经理
  • 银行存贷
  • 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