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中小板开板七周年:估值理性回归 机制期待完善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24日 14:0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经济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中国经济网北京6月24日讯(记者马欣) 2011年6月25日,是中小板首批公司挂牌七周年的日子。当时首批8家上市公司,总市值175.24亿元。根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23日,中小板股票数量已达589只,较2004年底的38只增长了近74倍。中小板的总市值也已经达到了31237.69亿元,较2004年底增长了259.4倍。

  七年间,中小板的融资平台作用、优化产业结构作用彰显,成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中坚力量。中小板上市公司的业绩高成长,得到基金的认可,其不断增持的举措就是证明。同时,近年来,中小板估值水平正回归正常,发行机制亦不断完善。

  基金增持中小板

  2004年年底,已上市的38只中小板股票有8只进入基金重仓前10名,持股市值占基金当季持股市值总额的0.67%。今年一季度,为适应市场趋势,基金虽然已经大幅减仓中小板,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已上市的566只中小板股票仍有209只进入基金重仓前10名,持股市值占基金当季持股市值总额的9.79%。

  中小板的业绩高成长,股价上涨较快,使得基金对中小板怜爱有加,明显增强中小板股票的整体配置。据统计,2005年以来,中小企业板总市值加权平均涨幅742.38%,而上证A股与深证主板A股同期涨幅分别为269.71%、316.97%。

  中小板经过七年发展,股票数量大幅增加。在单一股票持仓不超10%的限制下,对中小基金来讲,投资小股票要容易得多。中小板符合了未来经济转型发展的总趋势,其中不乏业绩出色的上市公司,他们在各自行业中具有一定的竞争力,这使得基金更趋向与中小盘股的投资,并逐渐成为基金配置的重点。

  中小板估值回归

  今年二季度以来,截至6月23日,中小板指收于 5544.87点,跌幅为13.33%,远高于上证综指的跌幅。

  对此,记者采访了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她认为,中小板如此大的跌幅,与其高估值和高市盈率有很大关系,泡沫破裂是必然趋势。目前国内流动性紧缩、经济增速呈放缓态势,A股市场估值下跌在情理之中。但是,相对于大盘蓝筹股十几倍的估值水平,中小板的估值水平却高达三十几倍,显然中小板具有更高的估值回归动力。中小板的“挤泡沫”现象,表明估值回归正常水平。

  加紧完善退市机制

  有人认为,虽然中小企业板已经诞生7年,发行制度亦未做到完善,监管依然有待提升。业绩地雷、内幕交易、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完善等诸多问题在中小板中依然存在。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中小板在2011年成为投资者损兵折将的“麦城”。

  对此,左小蕾认为,中小板诞生7年来,为大量中小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舞台。中小板的存在完善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层次结构,虽然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缺陷,但任何市场都要经历走向成熟的过程,即使是像美国纳斯达克这样的较为成熟的市场也不例外。作为监管机构,更需注重的是,发现了市场的不足之后,如何做得更好,如何改进。只有真正去完善市场的制度,才更有意义。

  左小蕾同时提出,我国的股票交易市场退市机制依然不完善。由于中国股市缺失合理的退市机制,让壳资源在市场中奇货可居、价值暴增;另外就是上市资源的人为控制和供给数量太少,导致借壳上市等“借尸还魂”的行为屡屡发生。而解决问题的根本就是引入优胜劣汰的退市机制,因为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证券市场同样不能拒绝优胜劣汰。上市公司退出证券市场,作为市场机制健全的发达国家,是一件十分正常的事,但在我国却很难。“如何完善退市制度,是目前需要着重考虑的。”左小蕾说。

  理性分析公司运营状况

  针对今年来中小板股票的大跌,左小蕾提醒投资者,无论购买哪一板块的股票,投资的不是某一个板块,而是某个公司的股票。购买之前,都应认真研究公司业绩、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未来的发展前景等问题,投资公司业绩好的个股。当上市公司得不到市场的认同时,投资者完全可以选择用脚投票。

  投资者的理性投资,不仅会得到可观的收益,更将对促进市场制度完善起到极大推进作用。“前段时间,八菱科技发行失败就是最好的例子”,左小蕾说,“八菱科技的中止发行,彰显了市场的力量,表明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启动两年后取得了良好效果,市场约束力量正在加强,同时,也说明股市正发生深刻的变化,逐步与世界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