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开门造车 东风日产启辰破题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24日 22:47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经济观察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魏黎明

  在上海奥托立夫汽车安全系统公司的这本客户意见反馈册上,黄色代表工厂与客户之间有些问题还未解决。而东风日产名下的这两个黄色标志,一个贴在成本栏,一个贴在管理栏。

  这恰恰是东风日产与供应商伙伴在启辰开发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如何通过更有效的项目合作,实现高品质与低成本的平衡。用东风日产内部的话说,就是如何“把品质做到天花板上,把成本做到地板上”。

  为此,东风日产搭建了一个更为开放的平台,邀请众多供应商介入前期设计,称之为“品质联盟”。

  位于上海嘉定的奥托立夫公司,母公司是世界最大的“汽车乘员保护系统”生产商瑞典奥托立夫(AUTO-LIV)公司,主要生产安全气囊、安全带、电子安全系统等产品。去年10月,这家公司开始与东风日产联手开发启辰的配套安全系统。“时间紧、要求高,保证质量和性能的同时,成本的压力就比较大。”奥托立夫中国区销售和市场总经理曾磊说。

  同样的压力也在上海小糸车灯有限公司和宝钢金属有限公司身上,他们也是东风日产启辰“品质联盟”的成员。小糸车灯总经理郭肇基说,挑战主要来自双方合作之初确定的原则:合资品牌的品质、自主品牌的价格。这是对“天花板”与“地板”的另一种解释。

  被这两块板夹着的压力,更多的被东风日产自身感受着。东风日产技术中心副中心长徐建明和零部件采购部部长秦华,是启辰“七剑客”的成员。他们不止一次结伴出差访问供应商,公开场合两人互相唱和,背后却常常争吵得面红耳赤。

  自2003年起,从完全复制日产成熟车型,到部分参与开发,这一次是徐建明带领的中方技术团队首次完全承担研发任务。而对于秦华来说,东风日产一向引以为傲的全价值链的体系竞争力就要在采购系统得到更为完美的体现。

  为此,东风日产开辟了一条联合开发的路子,与宝钢等主流供应商成立“品质联盟”。供应商的响应也相当积极。宝钢股份产品发展部汽车板技术服务总监鲍平说,我们也很振奋,因为“以前就是复制日产车型,现在一起来做研发完全不一样”。

  秦华称联合开发是双赢。他说,通过双方共同研发,既满足我们的要求,同时也实现了他们的技术、人才和品质的现地化。

  但在供应商的选择上,东风日产有自己的标准。徐建明表示,供应商没有知识产权肯定不行,光有研发中心还不一定行,必须有正向研发能力,否则没有核心技术。

  正因如此,东风日产选择联盟对象不限于固有的供应商体系,也不会囿于品牌的限制。

  事实上,正是这种开放式平台,吸引了一些有技术实力的供应商参与进来。

  奥托立夫公司计划在给启辰的配套中采用一种新型的汽车发生器。这项新产品体积更小,成本更低,但安全标准更高。

  上海小糸车灯公司则是最早参与启辰前期设计的,他们为启辰供应前照灯。目前相关产品已经进入试制阶段。

  这一切都是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进行,郭肇基因此感慨,东风日产确实是非常开放。

  宝钢的鲍平甚至称,东风日产是目前车企中最开放的一个。而1996年即加入宝钢的鲍平,以往与车厂打交道的经历与此恰恰相反。

  一个例子是,某车企自行研发了一款零部件产品,设计很好,但所用材料全球仅欧洲一家公司能够供应。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这家欧洲公司停产半年,一下子就断了这家车企的供应链。“如果前期我们就能够介入研发,这种情况就不会发生。”鲍平说。对此,宝钢相当积极,甚至规定只要50%以上研发任务由宝钢承担,宝钢就可以免费参与。

  鲍平认为,要控制成本首先就需要介入前期研发。这一点在国内合资企业尤其重要,因为合资企业承担研发工作的往往是外籍研发人员,他们不清楚宝钢等国内供应商到底哪些零部件的成本更低。

  而东风日产之所以在这方面做得更好些,鲍平认为,相比其他合资企业,中方人员在东风日产往往掌握着更多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