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李军在喂黄颡鱼
6月17日上午,暴雨。东西湖荷包湖农场,李军(专栏)鱼塘边的棚屋外,东西湖区个体私营协会水产经纪人行业协会成立。28岁的李军当选会长。主席台上,稚嫩、羞怯的他,说不出豪言壮语,唯有简单地几句话,匆匆收场。台下,几乎与他父亲年龄相当的会员,掌声雷动。
2001年,中专毕业的李军,年仅19岁。他率先回村自学养殖特种鱼,成为东西湖区水产行业最年轻的千万富翁。此外,他还发起成立了锦军水产专业合作社,带领200多户村民一起致富。他预计:3000多亩的养殖规模,今年年产值过亿元。
弃保安工作回家养鱼
李军,荷包湖农场一个普通农家孩子。1999年,他中专毕业后,找不到理想工作,在常青花园小区当起了保安。
一次,他和几个朋友到餐馆吃饭,要了一盘鳜鱼,价格100多元,“其实,这种鱼在我们村很常见,没想到这么贵?”
2001年,收音机一则“致富经”把他给吸引住了:人工养殖鳜鱼,市场前景好,一斤卖到50元,投资回报率非常高。这年,他辞掉工作,在华南海鲜市场做调查,并翻阅了一些养殖鳜鱼的书籍。
19岁的李军有了创业冲动。他决定,回家养殖鳜鱼。事实上,荷包湖农场水源充足,鱼塘多,具备鳜鱼养殖条件。他把想法跟父母和盘托出,“我的话还没说完,就遭到了父母的强烈反对。”
“你年纪小,社会经验不足,也没有技术,靠不住。”父母的担心不无道理,荷包湖农场就有多个养殖鳜鱼失败的例子。但李军的哥哥李允表示支持。父母无奈,只得同意兄弟俩,并拿出了11万元积蓄予以支持。
第一年亏得血本无归
挖鱼塘,盖棚屋,找鱼苗,置增氧机,李军信心满满。
2002年,他用16亩鱼塘养殖鳜,并花了2个月时间,到汉江边找渔民收集了万余条小鳜鱼苗。曾养过鳜鱼的蔡师傅告诫他,“鳜鱼要吃小活鱼,死鱼不吃,饿了就互相残杀,且对水质要求很高,缺氧就死。”
李军从广东引进了300万条小麦鲮鱼作为活饵料养殖。但给鳜鱼喂多大的饵料鱼,又是一门学问,“太大,吃不下去;太小,增加了鳜鱼的捕食活动量,影响生长速度;太多,耗氧高,鳜鱼难受。”
7月的一天,离鳜鱼上市仅3个月。天气闷热无比,耐氧能力差的鳜鱼,纷纷浮出水面。浮头就意味着死亡。当李军开始抽水、转塘时,一切为时已晚,整塘鳜鱼瞬间全军覆没,损失达10万元,血本无归。
“我很绝望。”但李军并不认输,他总结了失败教训:野生鳜鱼不适宜人工养殖;饵料投放比例要掌握好;鳜鱼病虫害预防要及时。
债主紧逼险些卖掉鱼塘
李军的失败,引来了村民们的嘲讽。“你搞这行不行,完全是瞎掰。”当时,在村民汪文学看来,李军成不了大事。
经朋友介绍,2003年,李军赴黄冈罗田县找郎正全师傅学技术,并一呆就是3个月。“你年纪这么小,有这个闯劲,让我佩服。”郎师傅将自己的鳜鱼育苗孵化、养殖技术,全部教给了李军。
李军不想放弃,回家后再借3万元钱,购了8000条鳜鱼苗。但这么多鳜鱼的“吃饭”难题,又让他栽了跟头。“饵料供应不足,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鳜鱼自相残杀。”
3年的时间,李军先后亏损20万元,债主无数。2004年春,李军家穷得连买米的钱都没有了。恰巧在这一年,哥哥李允患了肾病综合征,需要大量的钱治病。一些债主眼看李家无钱还债,甚至抱走他家的电视等值钱物件。
母亲哀求李军,“你把鱼塘卖掉吧。”那一刻,他哭了,“搞了几年的养殖,眼看就要成功了,要放弃我心有不甘。”在他困难时刻,李允的岳父出手,帮他解了燃眉之急。
亩产2500斤鳜鱼创养殖神话
2005年5月,连败3年的李军,放手一搏。
他找亲戚、朋友再凑了5万元,购置了自动测氧机。实际上,此时的李军,其鳜鱼养殖技术,已是十分成熟,“何时下饵料,每亩下多少,何时换水、消毒,这一切我了然于胸。”
为了解决“活饵料鱼”供应问题,他将“麦鲮”养殖交给其他村民,然后以2.5元价格收购。2005年,他承包的50亩鱼塘,收获了8000斤鳜鱼。当时,鳜鱼价30多元一斤,这年,他的毛收入近30万元,纯利润达15万元。
2006年,李军扩大了养殖面积,承包的鱼塘面积达100亩,他拿出70亩养殖鳜鱼,此外,还用30亩养殖新品种“黄颡鱼”,实现多元化养殖,分担风险。“黄颡鱼可高密度养殖,耐低氧,抗病能力强,产量易保证,风险系数相对较小。”
这一年,他的毛收入有200多万元,纯利润就有100多万元,并且创造了我省鳜鱼养殖亩产2500斤的神话。
合作社年产值将过亿
李军致富了。赚钱的信息,总能触动村民的神经。
2006年开始,那些曾嘲笑李军的人,纷纷找李军拜师;其中也有汪文学,他40多岁成了李军的第一个“徒弟”。这一年,汪文学养殖鲑鱼也赚了5万元钱。此前,他养普通鱼种欠债约7万元。
此后,来找李军“取经”的村民众多,其中包括仙桃、汉川、监利等地的养殖户。截至目前,李军共带了20多个徒弟。
2009年,李军发起成立了锦军水产专业合作社,李军为理事长。截止到2011年4月,该社社员发展至200多人,养殖面积达3000余亩,预计年产值过亿元。
“合作社提供技术,从种苗,饲料,鱼药,技术支持,成鱼销售等方面,为广大养殖户服务,真正做到产、供、销一条龙。”据介绍,合作社社员年收入大增,少则赚10万元,多则80万元。
今年,李军还扩大了养殖品种和规模,并在黄陂承包了300多亩水域,养殖鸭嘴鲟、鲈鱼。目前,他正在通过中间商联系销售渠道。(文、图/记者 张勇军 通讯员 方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