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一边圈钱一边理财说明什么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06日 15:0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金融投资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财经人士 黄湘源(专栏)

  像海螺水泥这样的一边圈钱一边理财,并非孤立的个案,而是已成为资本市场习以为常的一种常态。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何以沦为上市公司的圈钱理财工具?海螺水泥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

  6月14日,海螺水泥公告95亿元公司债券上市,随后一天的另一份公告则显示,该公司投资40亿元分别购买了3款不同的理财产品。有记者调查发现,海螺水泥动用巨额资金购买的理财产品,最终可能以信贷信托方式流向了同属安徽省国资委治下的其他企业。

  根据海螺水泥对公司本次发行巨额债券融资的解释:“主要是归还银行贷款,调整财务结构。”而从该公司去年底尚拥有60亿元现金存量来看,其经营现金流不仅非常充裕,财务结构应该说还处于较好的状态,而且,今年1季度,公司经营现金流量净额达17.49亿元,与去年同期的1857.72万元相比,同比增长近10倍。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发行数额如此巨大的天量债券,其动机或不无蹊跷之处。

  事实上,海螺水泥发债融资之后,据称原来打算提前归还建行的贷款,却又由于还款期限未到,而与建行合作,转手购买了信托理财产品。海螺水泥与建行签署过一项合作协议,双方约定自该信托计划设立满6个月时,由建行安徽分行受让该笔信托计划项下的信托收益权,建行安徽分行将该信托计划的信托资金和相关收益一并偿付给海螺水泥。因此,海螺水泥的此次发债融资,或不无一开始就有既非用作扩充产能,亦非直接用于归还银行贷款和补充流动资金,而是另有其他不可告人之目的的可能。

  在海螺水泥购买的理财产品中,25亿元与国元信托设立理财计划,预期年化收益5.85%;7.5亿元与四川信托设立理财计划,预期年化收益8.5%;7.5亿元中国银行中银集富专享理财产品,理财产品期限为185 天,预期年化收益率为4.8%。与时下一般理财产品相比,收益率并不高。由于海螺水泥、国元信托、淮南矿业以及安徽高速不仅同属安徽国资委治下,且相关的信托投资项目主要均通过与其有着长期合作关系的建行完成,有理由相信,这里面可能存在较大的寻租和套利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海螺水泥这样的一边圈钱一边理财,并非孤立的个案,而是已成为资本市场习以为常的一种常态。自2008年以来,海螺水泥分别以股票增发、债券发行、向母公司借款等方式融资超过200亿元。而在今年上半年25家上市公司总额超过了124亿元理财项目中,海螺水泥一家就占了三分之一。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何以沦为上市公司的圈钱理财工具?海螺水泥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上市公司圈钱敛财,一不必有扩大产能的现实需求,二不须考量真实的财务状况,只需要迎合审批者的口味,将融资的理由编造得像那么回事了,或就不难通行无阻。按照海螺水泥某副总的说法,谁让“现在证监会也鼓励直接融资”呢?!

  市场上银行理财产品的滥发,目前亦已成为十分明显的一大公害,金融风险正因此而积聚。统计显示,截至今年6月上旬,银行理财产品总额已达7万亿元。银行发行理财产品有6000多只,接近去年全年总量。银行理财产品之乱象丛生,根源与其说在银行,还不如说是在市场监管的制度性错位,是在利益关系的严重失衡。一方面,银行借贷资金的稀缺性加剧,令企业资金使用成本陡然增加。另一方面,资本市场的圈钱无度,却令银行可以轻而易举地利用理财产品充当圈钱变放贷的“转手人”。

  圈钱和放贷的同流合污,唯一的结果只能是社会财富进一步向既得利益者手中集中,而资本市场乃至全社会的贫富不均亦将由此而逐步扩大。在监管错位,诚信沦伤的条件下,这条貌似共赢的资金周转链条一旦戛然而断,对于金融体系乃至资本市场和整体经济基础来说,无疑将是致命的打击,而为这种高利息的转手放贷买单的则将不仅是深陷泥淖的相关企业,何尝不也是众多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理财产品购买者,以及广大为无休无止的圈钱融资无偿献血却从来也得不到任何合理回报的资本市场投资者?这是一种制度性的悲剧,绝不是银监会发个应景性的监管文书,或证监会做个敷衍了事的调查立案决定就可以解决得了的,更何况,后者或正自我陶醉于融资成果的突飞猛进,而还没有来得及对海螺事件作出一丝一毫的反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