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交通拥堵不再是一线城市的“专利”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06日 21:27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二三线城市步入“堵车时代”

  本报记者 刘红霞报道

  “到二三线城市去!”这不仅成为汽车企业销售网络布局的新趋势,也成为“堵车时代”的新发展。

  根据去年中国公安部交管局发布的数据,目前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近2亿辆,其中汽车8500多万辆,而全国667个城市中,约有2/3的城市交通在高峰时段出现拥堵。这表明,交通拥堵已经不再是某些一线城市的“专利”,在广大二三线城市中也已然成为常态,而且愈演愈烈,甚至类似于乌鲁木齐、呼和浩特这样的城市,拥堵问题也日渐突出。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研究员铁志海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二三线城市的规模有限,所以拥堵的绝对时间相对较短,但如果折算到每公里所耗费的时间,可能与北京、上海等一线“堵城”有过之而无不及,“中国城市的‘堵时代’或许真的已经来临。”

  随着这两年突飞猛进的中国汽车市场,让汽车社会提前到来,并已大大超过了城市原来的设计承载量。与一线大城市相比,二三线城市的市政交通基础设施和道路通达程度都有较大差距。“二三线城市目前主要的建设精力都投入在房地产等收益高见效快的行业中,对于公益性较强的市政道路建设投入不足。此外,二三线城市汽车化生活的时间相对较短,驾驶者的素质和对于环保出行的理解,尚显不足。”铁志海说。

  二三线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已经浮出水面,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博士杨新苗认为:“现在是二三线城市科学治堵的最后时机了,一旦错过,后果不堪设想。”虽然目前部分二三线城市不断地通过优化交通路线、扩大基础设施等措施来缓解拥堵压力,但效果并不明显。

  “造成二三线城市交通拥堵的因素相对复杂,其根本原因还在于‘复制城市规划’。”中投顾问交通行业研究员申正远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部分二三线城市的商业中心和产业中心的规划非常机械和单一,与之相匹配的基础交通设施却并没有得到完善。

  对此,申正远建议,治理交通拥堵不仅需要城市管理者立足于10—20年进行交通建设规划,还需要有建设立体交通线路的魄力,更需要将城市的商业、住宅、工业区域设计更加合理,届时交通拥堵状况将会得到有效缓解。

  汽车行业专家张志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认为,治堵是一个系统工程。提高城市智能交通建设和管理水平是缓解交通拥堵的一剂良药。目前,我国的交通管理水平还相当的滞后,在城市规划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不匹配的情况下,交通管理等软性方面的探索相当有必要。

  同时,国外也有好的方式值得借鉴。例如,新加坡在全球率先采用了电子道路收费系统,鼓励大家减少在繁忙道路高峰时段驾车;巴黎市内主要路口的红绿灯附近均设有测速仪,检测不同方向车辆的行驶速度,自动分析道路畅通情况,帮助交通指挥中心自动调控不同方向的绿灯通行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