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券商理财产品上半年亏4.82% 浙商国信全线告亏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07日 07:40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金羊网-新快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浙商国信全线告亏

  券商资产管理业务经过六年发展,正在酝酿着行业的“质变”。截至今年上半年,涉足资产管理业务的券商家数已过半,拓展至56家;新发产品52只、总体份额较去年末增长了逾四成。但在总体规模不断增肥的同时,上半年券商资管产品平均亏损了4.82%;其排名战的“变脸”幅度也非常之大——去年傲视群雄的“浙商系”今年全军覆没、业绩垫底;2009年的“大满贯”“国信系”也在今年上半年全部亏损。

  此外,有业内人士透露,不仅资管产品的审批将来有望从“审批制”改为“备案制”,资管产品的投资范围也有望进一步延展。

  两周反弹造就“业绩王”

  没到最后一刻,券商资产管理的“年中大战”结果都存有悬念,因这类产品的业绩“弹性”十足。

  根据财汇金融分析平台数据显示,在混合型集合理财中,兴业证券的“玉麒麟1号”以全年6.2%的总回报列首位;第一创业证券的“创金价值成长”排在其后,回报率2.92%;东北证券的“融通一期”列第三位,回报率1.94%。而浙商证券的2只产品则排到了上半年的业绩排名倒数,金惠2号半年回报-23.25%、金惠1号半年回报-17.11%,分别位列倒数第一和第三;倒数第二位由东吴证券的“财富1号”摘取,半年回报-17.92%。

  在固定收益类产品中,国泰君安的“君享稳健”摘得了半年总冠军,期间回报5.01%。兴业证券金麒麟1号以1.84%的半年回报位列第二,安信证券的理财1号上半年回报为1.8%,列老三。该类产品中的垫底者是国元证券的“黄山2号”,上半年回报率-12.31%;浙商证券的汇金1号倒数第二。

  而实际上,在大盘今年6月20日反弹前,所有的集合理财产品中,排名第一位的还是国泰君安的“君享稳健”,半年回报4.87%。而“玉麒麟1号”只有2.8%,可以说,凭借上半年最后两周大盘的强势反弹,“玉麒麟1号”的半年回报率就猛增到6.2%,一举超越了固定收益类的“君享稳健”,成为2011年上半年的业绩冠军。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业绩垫底的“浙商系”,曾凭借大量配置中小盘股且保持高仓位,在去年获得了不错的成绩——“金惠1号”在2010年以29.81%的年度回报成为当年的业绩冠军。但今年中小盘股的集体洗盘,“浙商系”就从天堂掉到了地狱。显然,“浙商系”的操盘风格一如既往。

  同样陨落的还有“国信系”。

  财汇数据显示,2009年,国信证券所有集合理财产品的业绩都位居同行业同类产品的第一。今年,国信旗下目前有9只产品处于存续期,今年来全部亏损,平均跌幅8.86%。

  今年上半年,共发行了52只集合理财产品,比去年同期增长了三成。目前223只成立未到期产品合计规模1606.734亿份。东方证券管理16只,产品数量最多;中信证券管理的资产净值169亿元,规模最大。不过,规模的迅速扩张并未带来亮丽的业绩。截至6月30日,成立超过半年的171只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整体平均亏损4.82%。

  产品投资半径有望再扩

  曾因全行业委托理财危机而埋入低谷的资管业务,经过了六年的蛰伏,正处于政策与机制改革的微妙阶段。

  今年年初,在证监会证券机构行政许可工作调整方案中显示,作为证监会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一部分,将分期分批授权36家派出机构审核5项行政许可事项。同时,证监会相关负责人还表示,拟取消设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等三项行政许可事项,改为事前告知性备案管理。

  此举无疑是近年来资管业内听到的最大利好,更是让规模远超资管的公募基金行业艳羡不已。

  有业内人士透露,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可能会和其他的“一体化”变革一起推出。“相比银行理财产品,券商的集合计划投资限制仍较多。”该人士解释道,比如保本型产品不能投、分级产品不能做,“这也让银行理财产品在今年上半年争夺到了很大一部分市场份额。”

  值得留意的是,证监会昨日发布的行政审批公示显示,中信证券推出的“南京公用控股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已进入审批程序。而作为资管业务三大组成部分之一,专项资产管理业务自2005年左右昙花一现后,便停滞了5年之久。若券商资管可投半径扩大,那么资产证券化类的专项资管计划也极有可能重新开闸。

  目前,券商资管产品分为限定性和非限定性两类:限定性产品包括债券型和货币市场型两种,投资对象限定在现金、货币市场基金、国债和企业债券等固定收益类资产,而投资于权益类证券和股票比例不超过20%;非限定性除了可以投资上述固定收益类资产,还可以投资股票、可转债、封闭式基金和ETF等资产,一般投资额度为10万元以上。

  另外一种俗称“小集合”的产品成为市场主流,主要面对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客户,人数限定最多200人,每个客户最低投资金额100万元。(《东方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