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张茉楠:巴塞尔协议Ⅲ或将开启我国金融体系改革大幕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11日 13:0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经济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中国经济网北京7月11日讯 近期,全球巴塞尔协议Ⅲ终于敲定了全球金融监管新框架,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明确表示,为避免全球再遭金融海啸冲击的风险,将全球系统重要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提高1%至2.5%,且需在2016年至2018年的三年内逐步达标。张茉楠今日发表博文指出,中国金融体系自身的监管改革大幕必须开启。

  张茉楠指出,对于中国而言,中国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的标准似乎并非是一大难题,而且中国银行体系的业务模式实际上仍属于传统意义的业务模式,以存贷业务为主,较少涉及金融衍生工具。再者,高额储蓄率的背景下,中国银行业长期以来享受着来自于居民存款的充足流动性,对批发市场融资渠道依赖较小。然而这并非意味着没有重大挑战,中国金融业高盈利的成绩下面同样蕴藏着非常大的风险“病灶”。

  文章指出,第一大风险,中国银行存款资金来源充足,但投资需求增长远远落后于存款资金供给,为降低账面不良资产、提高借款企业的资质,银行体系内形成了庞大的存贷差。银行过多的制造信用,使得基础货币的供应远不够金融体系对基础货币的需求,实际流通中的货币明显过大。

  第二大风险,中国的影子银行体系已经非常发达,由于对影子银行游离于监管之外,很多银行将贷款转成被依托公司打包的金融产品,这些被轻度监管的信托公司再将资金投资于实物、基础设施、金融工具和高风险高回报的领域,比如股票市场、房地产等,并通过资产抵押以及股权持有等方式使更多的主体联系在一起,而一旦资产价格出现大幅波动,这些主体也就形成了一个紧密相连的风险组合。

  第三大风险,房地产捆绑着土地财政和土地金融,这样低效率的投资,房地产泡沫,以及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资金支持,都会使银行的贷款质量恶化。标普和惠誉的警示并非空穴来风。2010年银监会内部统计显示,当时统计的7.66万亿元的平台贷款余额中,有2万亿元存在着严重问题,包括借款主体不明确、当期债务偿还存在严重问题、以及/或将贷款用于自有资本或挪作他用等。另有4万亿元贷款的现金流不足以覆盖其本息。

  张茉楠指出,正是由于我国金融体系里仍然存在着“病灶”,一遇到风吹草动,风险就会暴露出来。一些金融机构不仅不能有效地贯彻落实货币政策,反而会成为宏观调控的利益“博弈”方和政策传导的“梗阻”。因此,在当前全球各国积极推进金融变革的时候,我国不能成为全球金融监管改革的“旁落者”,而应抓住金融全面开放之前难得的历史机遇期,继续深入推进金融体制改革,从宏观审慎监管的角度,将银行系统的风险与货币政策、金融监管、微观治理和金融对外开放政策综合起来考虑,切实提高防范和应对金融危机冲击的能力。

  作者介绍

  张茉楠: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副研究员,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经济学博士后

  原文地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57fc570102dqkb.html?tj=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