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城市群成区域经济发展龙头 相互竞争大于合作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13日 20:51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本报记者 朱军平报道

  “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取得巨大成就,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大城市数量明显增加,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然而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建设管理模式却相对滞后。

  业内专家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城市管理需与时俱进。”

  中国发展战略研究会经济战略委员会委员,经济学家何学彦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称,从城市规模结构的变化趋势来看,大城市数量明显增加,特点是50 万-100万和200万以上人口规模的城市数量增幅最为明显。其中,500万以上的巨型城市由1997年的2个上升到2007年的8个,50万以上的大城市数从1997年的80个增加到2007年的154个。与此相应,人口也呈现向大城市集聚的明显趋势,大城市的人口增长远快于中小城市。

  据《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了解,目前形成了以长江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为首的三大密集型城市群。这三大城市群正朝着连绵型的大都市区方向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

  城市群是国内外城镇化进程中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和最显著的地域形态特征,是在特定地域范围内,具有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规模,以一个或多个大城市作为地区经济的核心,借助现代交通运输体系和信息网络,共同构成的一个“结构有序、功能互补、联系密切、整体优化”的城镇结合体,是城镇化的一种高级演进形态,能够更好地实现城乡互动,促进区域一体化。

  何学彦认为,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和中部崛起等战略的实施,人口密集的山东半岛城市群、辽中南山东半岛城市群、武汉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和关中城市群也在发育和壮大。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群日益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

  虽然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但城市群内各城市各自为政,发展目标相似,产业结构雷同。竞争明显大于合作,摩擦多于协调。

  “城市群的发展缺乏统一规划,基础设施重复建设依然存在,相互之间衔接不够,空间分布缺乏科学性。”中国产业经济发展促进会一位晏姓副秘书长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一直以来,管理滞后于建设的观念。“重建设轻管理”、“先建设后管理”、“重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重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的观念还未真正扭转过来,城市管理还未摆脱传统管理的模式和框架。城市管理体制仍未理顺,条块关系不协调,法制不健全,城市管理难以形成合力,难以形成共同负责,共同参与管理的制约机制,城市管理仍处于行政管理与依法管理并存,人治与法制相连,执法与抗法同在的复杂矛盾冲突中,严重阻碍了城市管理走上科学、长效的管理轨道。

  何学彦还强调,管理手段不完善,有法不能依,违法抗法现象时有发生,行政执法缺乏必备的约束力和强制性,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公安、城建、工商部门的大力支持,联合执法才能顺利开展。

  “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态总体思路: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以大带小的原则,遵循城市发展客观规律,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科学规划城市群内各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缓解特大城市中心城区压力,强化中小城市产业功能,增强小城镇公共服务和居住功能,推进大中小城市交通、通信、供电、供排水等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和网络化发展。”对于“十二五”时期我国城市建设的管理,何学彦最后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