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公开信息显示,几年前光大银行即开始提前分析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潜在风险,并采取了积极有效的风险管控措施,包括持续压缩此类贷款规模,控制市场准入、设定提前退出机制、充分计提拨备及总量控制等。最新公开资料表明,截至2011年一季度末,光大银行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仅为949亿元,较2010年末减少220亿元,占贷款总额的比例也从15%下降至11.5%。
近期,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一些国外机构曾发布针对性文章,强调此类贷款对中国经济及中国银行业的负面影响。针对外界的疑虑与猜测,中国人民银行于7月11日在其官方网站刊登《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就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有关问题答记者问》(以下简称《答记者问》),表示此类贷款的总量和风险均被明显高估。
此外,中国国家审计署此前也曾公开表明一些地区和行业确实存在债务风险隐患,但并不构成系统性或全局性风险。
实际上,上述观点也得到了一些专业机构的支持与认可。此前某国内知名投资银行发布研究报告测算平台类贷款总量约为8.5~9.5万亿元,其他大型国内外机构也预计10万亿元左右的总量。据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发布的文章显示,假设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将在5年之内还本付息,年偿还本息约2~3万亿元,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25%~30%;而在20%的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增速下,还付本息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比例将下降至10%~15%的水平,地方政府完全有能力偿还此类债务。另外有经济学家认为,10万亿元的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仅占中国2010年GDP的四分之一,且目前中国财政收入每年还在以20%的速度递增,就算这10万亿元债务全部违约,对中国经济的整体影响也较为有限,风险也在可承受的范围内。
人行新闻发言人表示,从上市银行的信息看,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很多是上市公司,这些银行定期发布的财务报告均是经过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从这些报告披露的数据信息看,银行不良贷款比例是很低的。商业银行也很注重对贷款质量和风险加强管控,这点在光大银行的经营管理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记者了解到,自从去年8月份成功登陆A股市场以来,光大银行持续加强风险管理建设,风险管理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作为首批申请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自愿达标的商业银行之一,光大银行围绕信用风险垂直化管理、市场风险集中化管理、操作风险和合规风险层次化管理的基本理念,从组织、流程、政策、技术和文化等方面不断深化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同时,针对外界关注较多的房地产及政府融资平台类贷款风险,该行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风险排查与调研,力求及早发现风险预警信号,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对于房地产贷款风险,该行提出限额控制、名单管理、封闭运行、落实担保、及时回收等实际措施;对于政府融资平台类贷款风险,该行提出优化借款主体、严控还款期限、完善提前退出机制、严控市场准入、充分计提拨备等多种审慎措施全力确保资产质量。接近光大银行的有关人士表示,目前光大银行房地产及政府融资平台类贷款不良率低于该行整体不良率,该行风险管理理念将进一步缓释此类贷款的风险,保障资产质量保持稳定。从资产质量上看,此前公布的年报和季报分别表明,截至2010年底,光大银行拨备覆盖率、不良贷款率和拨贷比水平分别达到313.38%、0.75%和2.34%,其中拨贷比水平居股份制商业银行首位,并与2.5%的监管要求最为接近,释放了未来拨备计提压力。截至2011年一季度,该行拨备覆盖率、不良贷款率和拨贷比分别达到329.52%、0.70%和2.29%,资产质量进一步提升。对于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该行更是予以充分重视。公开信息显示,几年前光大银行即开始提前分析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潜在风险,并采取了积极有效的风险管控措施,包括持续压缩此类贷款规模,控制市场准入、设定提前退出机制、充分计提拨备及总量控制等。最新公开资料表明,截至2011年一季度末,光大银行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仅为949亿元,较2010年末减少220亿元,占贷款总额的比例也从15%下降至11.5%。除此之外,此类贷款不良率及拨备覆盖率分别为0.57%和466.18%,均显著优于整体不良率及拨备覆盖水平,资产质量总体良好、风险可控。
目前,光大银行H股上市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据市场人士透露,虽然近期国内外资本市场相对低迷,但在与海外专业投资机构的沟通过程中,光大银行凭借其领先同业的业绩增速、更加均衡的业务模式、同业领先的创新能力、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及不断提升的资产质量等,投资价值受到了国际投资者的充分认可。据消息灵通人士表示,目前已有多家重量级的投资机构明确承诺将参加此次发行。此次H股发行后,通过有效补充资本为光大银行今后的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有利于进一步增强该行综合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