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日前,在“中国及全球衍生品市场发展论坛”上,《证券日报》记者采访了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团(CME)总裁普平德·吉尔(Phupinder Gill)。吉尔表示,现在中国的每家交易所都在逐日盯市,四家期货交易所都是世界一流的交易所,而且沪深300股指期货的上市也非常成功。
期货交易所最重要的是风控
《证券日报》:CME在风险控制方面是怎么做的?
吉尔:对于期货交易所来说,最重要的是风险控制。在1987年股灾前,整个世界的期货交易所都没有为风险定制保证金系统和避险系统,当时只是按照持仓来泛泛的介绍一下风险。
我们从1987年学到的经验就是,传统方法并不能用来衡量风险。于是在1988年出现了span,目前在全球有55家交易所在用span。
span是一种风险管理软件,是测量保证金的。在计算风险数额的时候,尽可能地吸纳更多的产品进来,尽可能地计算出风险裸露值,使风险最大范围的呈现出来。
不过现在的span和1988年的span已经不一样了,整个架构都发生了变化,可以结合具体的时间和变量,个性化地绑定投资者,从而计算出风险和保证金。
在风险管理中,一系列的规范动作,贯穿着CME的思想和态度。就是现在,CME也做着很多交易所已经不做的事情,比如,逐日盯市后每日两次的保证金计算。
不过,目前中国还没有期权,有期权的国家的交易所可能会对span有较大需求。
我过去在清算所负责工作的时候,每天早上4点30分上班后,第一件事就是做压力测试,制造各种各样的,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极端状况,比如商品期货在降价30%后,我们的会员是否违约、出事。
此外,对于去年对白银和原油提高保证金一事,CME对价格没有任何影响,也对改变价格的行为不感兴趣,而保证金的变动是交易所的寻常事,这是出于风险管控的考虑,CME去年就有120个品种的保证金调整。
找伙伴而非击垮当地交易所
《证券日报》:CME是如何寻找合作伙伴的?
吉尔:我们要继续寻找成长机会。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前,交易所的交易量一直在上升,随着金融危机的来临,“去杠杆化”使得交易量受到很大影响。但CME经过这次危机,并没有让政府扶助也没有让投资者遭受损失。
金融危机后,芝加哥交易所继续在全球寻找合作机会,比如在南美洲,随着时间延长,在互利基础上强化合作。目前已经和韩国和墨西哥的交易所等达成合作。
尽管新兴市场的交易所和CME存在差异,但CME并不认为采取对立竞争的方式击垮当地交易所是一个好选择。因为CME集团在与其他交易所进行合作时,对方对当地监管环境的熟悉是非常重要的,CME集团本身也能够从中受到很多教育。
CME寻找合作伙伴基于三点原则:首先是可以给合作交易所带来利益,其次是可以该合作交易所的投资者带来利益,第三点是给CME本身可以带来什么利益。
优秀亚洲交易所会慢慢产生
《证券日报》:你认为交易所在世界范围内的并购重组是否是一种趋势?
吉尔:这游戏快结束了。但亚洲交易所的兼并重组比较有意思,新加坡、香港、马来西亚的交易所都是从国家内部兼并,比较明显的特点是国家之内证券交易所和期货交易所之间的兼并,新加坡可能步子更快。我认为,会看到优秀的亚洲交易所慢慢产生。
我不会评论人家的兼并和重组,但从CME的经验来看,我认为交易所的合并会对客户有好处,客户可以通过同一个界面来交易所有的产品,现在完全可以实现交易成本的降低,交易效率的提高。
交易所兼并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企业文化的融合与统一。
中国期货交易所世界一流
《证券日报》:你对中国期货交易所如何评价,有什么建议吗?
吉尔:我认为中国的期货交易所应该沿着既定的目标走。
我1997年首次来到中国,那时候的交易所还没有风控意识,但现在中国的期货交易所都在逐日盯市,四家期货交易所都是世界一流的交易所。
中国衍生品市场就像其他市场一样,未来肯定会有三个结果在等待着中国,一是人民币国际化,二是中国机构走出去,三是国外机构走进来。目前中国在每一方面都在发展。
全球最大的前三个交易所(芝加哥交易所集团、纽约-泛欧交易所集团和欧洲期货交易所)在近十年中,开发了1000个新产品。在这1000个产品中,每天交易量总共是70万手。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只有一个产品(沪深300股指期货),但每天交易量都超过了20万手,你说这样的交易量算不算成功呢?
股指期货是中国期货市场的一个里程碑,在股指期货筹备过程中,CME在技术上和监控上都提供了不少咨询协助。中金所有三点做法我很欣赏,首先是对风险控制很重视,其次是控制过度交易,第三是继续研究新的品种。(韩 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