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货币政策有望步入“观察期”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18日 18:59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财经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6月份及上半年金融数据点评

  □ 张新法

  从货币、信贷和存款等指标来看,“稳健”的货币政策已经收到实效。前瞻地看,在经济有所放缓、通胀依然高企的局面之下,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尤其是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的调整将告别“高频时代”,货币政策不会再继续从紧,有望步入一个“观察期”。

  7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11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6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5.9%,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13.1%;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6339亿元,上半年新增贷款累计4.17 万亿元,新增存款3.28万亿元。

  货币供应量增速双双回升

  或别有原因

  6月末,广义货币M2和狭义货币M1增速双双触底回升。其中M2同比增长15.9%,比上月末高0.8个百分点,比上年末低3.8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13.1%,比上月末高0.4个百分点,比上年末低8.1个百分点。

  M1、M2增速双双回升,直观上看,表现为新增存款的明显增加和存款增速的反弹,这在逻辑上是一致的。但问题是,是什么因素推动了存款的增长进而带动货币供应量增速的反弹。其一,不是新增贷款的推动,尽管6月份人民币新增贷款有所增加,但同比多增仅有207亿元,即使全部形成新的存款也不足以拉动M2反弹;其二,更不是外汇占款增加所导致,6月份外汇占款增量仅有2773亿元,是今年6个月以来的次低点(仅比2月份的2145亿元略高);另外,6月份当月央行还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一次,这对6月份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应当还具有紧缩效应。既然上述因素都不是推动货币供应量增速反弹的因素,那么真实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我们认为,商业银行的“季末效应”是根本原因。经验表明,每到季度末,商业银行冲时点、抢(存款)规模的现象比较明显,以便通过降低贷存比来实现银监会的指标考核。另外,银信理财合作业务从表外资产转入表内、7月份银监会全面叫停房地产信托业务,也是导致存款增加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M1增速尽管有所反弹,但总体来看仍处底部区域,表明在经济放缓和去库存的背景下,企业的投资经营活动并不十分活跃。

  上半年人民币贷款

  略低于预期

  尽管6 月份单月新增贷款达到6339 亿元,同比多增207亿元,也比5 月份多增823亿元,但是,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额合计为4.17万亿元,同比少增4497亿元,从而导致贷款余额增速下行(16.9%的增速较5月份低了0.2个百分点),略低于预期。按照全年四个季度“3322”的节奏和7.5万亿的总额计算,上半年可放额度为4.5万亿,而上半年新增贷款不足4.2万亿。这体现了银行贷款发放受资本充足率和贷存比的约束较大,因而无法达到政策目标的上限。我们预期下半年货币和信贷政策将不会继续趋紧,从相对意义上来说略有松动,同时,一些完成资本补充的银行,贷款额度有望增加,下半年贷款规模有望超过3万亿。

  贷款期限结构继续改善。从6月份新增贷款的结构看,短期及票据余额占比略有增加,而中长期贷款占比略有下降,尽管这或许对银行净息差会有负面影响,但是这有助于改善银行存贷款期限错配,利于银行降低流动性风险。

  上半年新增存款7.34万亿,6月份单月新增1.91万亿元;存款余额同比增长17.9%,增速较上月反弹0.9个百分点。6月末存款大幅增加,再现季末重规模效应。整个银行体系贷存比降至65.36%。另外,活期存款占比进一步下降。

  从货币、信贷和存款等指标来看,稳健的货币政策已经收到实效。前瞻地看,在经济有所放缓、通胀依然高企的局面之下,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尤其是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的调整将告别“高频时代”,货币政策不会再继续从紧,有望步入一个“观察期”。在三季度之后,伴随着新开工原项目和保障房建设的不断推进,信贷投放会保持稳定,从而为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