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王泠一:如何确保保障房不水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20日 14:1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新闻晨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王泠一

  眼下,暴雨和酷热正在各地上演;但“水深火热”之下,也传来一条关于保障房建设进度明显加快的好消息。截至6月底,全国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已开工500万套,占今年1000万套开工总任务的一半。当然,公众也有质疑——因为5月底,各地保障房开工为340万套,当时不少人对开工进度过慢的问题还表示过担忧;而短短一个月,开工量就陡增到500万套,其中会不会有统计“水分”?

  对于5月底这个看似不理想的开工量数据,除了由于项目规划、土地审批、启动资金到位、参建单位招投标等原因,保障房开工历来有先慢后快的情况。加上今年上半年宏观调控力度空前加强,银根骤然收紧也直接影响到社会资本对保障房项目提供配套支持的积极性。因此,和以往建设进度相比,今年5月底我国保障房开工率超过三分之一已经非常难得了。

  如今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从目前形势看,可以说今年的保障性安居工程进度良好。从各地统计的具体数据看,保障房开工在克服启动资金紧张、企业利润低微、选址难度较高等多种不利因素的前提下,已经明显提速。

  土地资源稀缺的上海,今年年初就制订了 “四位一体”的具体目标——新开工和筹措保障性住房1500万平方米,总体供应将达到1150万平方米。其中,符合条件的廉租住房申请家庭做到 “应保尽保”;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供应500万平方米、约8万套;公共租赁住房新开工建设和筹措200万平方米、约4万套(间),实际供应(含单位租赁房)50万平方米、约1万套(间);动迁安置住房新开工建设800万平方米、约10万套,实际供应600万平方米、约7.5万套。上海市政府还和各个区县政府签订了住房保障工作目标责任书,目前经济适用住房和动迁安置住房开工各项目已经具体落地。在笔者看来,下半年应加大公共租赁住房的建设和筹措力度,因为这对青年人才在沪安居乐业来得更为实际和迫切。

  从发展成果为全体人民所共享的视角来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说得好——“今年的1000万套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既是经济任务又是政治任务,是中央政府向全国人民的承诺,是改善民生的标志性工程。 ”因此,他要求各地必须在11月底前全部开工。其中,主体结构完工的要占到1/3以上;上年结转的项目也要加快建设进度,确保年内基本建成400万套以上。而时至年中,也是保障房建设的关键阶段;要完成11月底1000万套全部开工的任务,也还面临很多挑战。其中,最关键的不是技术因素,而是后续建设资金的制度性保障。

  笔者曾调研了几家从事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企业,企业普遍反映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回笼周期比商品房至少晚一年,配售时间越长,资金回笼越慢;其中,公共租赁房的建设和运作在资金上的矛盾尤其突出,企业将其负担比喻为“举杠铃”。

  因此,要推进保障房的建设,建议不妨像确保教育经费增长那样保证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的增长,明确其在公共财政支出中的比例以杜绝随意性;公共租赁房的建设和筹措资金要明确由公共财政承担,并明确其社会事业属性,尤其不要让企业垫资以免开工有日而竣工无期;对于积极承担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企业,在流动资金安排、企业授信额度、财政资金结算等方面给予实质性的鼓励;在条件成熟的地区,积极探索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具体措施。也只有这样,才能挤干公众担心的“水分”,才能尽早实现“十二五”期间“居者有其屋”的奋斗目标。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民生发展报告》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