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增长重心西移 中西部或成经济平衡器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27日 18:40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本报记者 张萧然报道

  纵览近年各地经济年报,一个转变正逐渐定型:原本一直在拖后腿的中西部正蜕变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火车头,而东部经过近30年的突飞猛进,其经济发展步伐正在放缓,区域经济呈现出协调发展的态势。

  截至7月26日,已陆续发布经济半年报的26个省份,各地区GDP再次纷纷“超预期增长”,绝大多数省市经济增速均高于全国9.6%的平均水平,呈现出清晰的“西高东低”的走势。

  比如京、沪、深、粤经济增速放缓,均低于10%;而湘、鄂、赣、晋等中西部省市的经济增速均高于13%。

  “从这些数据来看,虽然还不能说由珠三角等东部地区唱主角的传统格局已发生转变,但不可否认的是,中西部地区正在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强劲增长极,中西部在推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强大。”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赵弘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的采访时说。

  虽然GDP增速并不等同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竞争力,但至少可以说明区域经济间的差距正在缩小,区域经济进入均衡发展期。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0年《农村经济绿皮书》也证实,中西部和东部地区之间的差距正在缩小。比如,从2001年到2009年,“东部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266.7元增加至6742.8元,年均增长9.5%;中部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165.2元增至4864.8元,年均增长9.5%;西部农民人均收入由1662.2元增至3685.6元,年均增长10.5%。”

  “按照经济发展的趋同规律,中西部和东部之间的差距一定会逐渐缩小,除非政府人为地拉大差距,但这又是不可能的。我国政府不可能让两者差距越来越大。”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苏剑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说。

  赵弘强调,我们并不能因东部地区增速放缓而否定东部,就发展的内涵和结构而言,东部的表现更充足。“东部经济增速放缓只是东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的结果,但是东部仍具备创新和持续升级的动力,对中西部的带动作用也在增强。”

  对于中西部经济增速较快的原因,苏剑认为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追赶效应,经济发展阶段相对落后地区的经济活力一旦被刺激出来,它的爆发力相对比较强劲。就如中国经济增长率目前一直高于美国一样。另一个原因就是政府加大了对中西部的倾斜力度。对各区域提供的政策越来越公平。

  西部大开发策略已实施十年有余,加之近几年受金融危机以及东部地区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一场轰轰烈烈的产业结构大转移正在上演。中西部凭借着政策优势、战略机遇以及资源优势正在迅速崛起,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虽然目前中西部经济的发展速度不容置疑,但是这种发展模式能保持多久?中西部能否在其发展过程中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顺利地完成蜕变?更多的分析人士表示不容乐观。

  支撑东部和中西部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可以说是泾渭分明:传统产业依然是支撑中西部发展的优势产业,比如传统能源产业,而现代服务业却逐渐成为东部经济发展的重点。

  以中部六省之一的江西省为例,在拉动经济增速的“三驾马车”中,固定资产投资和出口总额增长分别高达31.8%和75.2%,消费马车却步履缓慢。而北京和上海正在逐步形成由服务主导型和消费拉动型的经济格局。

  赵弘认为,西部这种依靠资源和投资、出口拉动的经济发展模式是没有可持续性的,发展到一定阶段也必然会遭遇瓶颈。西部地区要想获得稳健的发展就不能再重复东部走过的路,要更加注重经济的协调发展,更加注重科技,但是“说起容易做起来非常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