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农产品价格出现回落 专家认为七月通胀仍将再创新高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04日 09:2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大众证券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商务部周二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周(7月25日至31日)18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8种水产品平均批发价格和猪肉价格环比分别下跌3.1%、0.1%和0.5%。连续数月上涨的食用农产品价格终于在上周出现全面回落的迹象。

  水产品价格首次回落

  商务部数据显示,上周18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比前一周下降3.1%,降幅扩大1.6个百分点,其中茄子、大白菜和冬瓜分别下降10.6%、8.4%和7.3%,豆角、白萝卜和圆白菜分别下降7%、6.7%和6.5%。8种水产品平均批发价格止涨回落,下降0.1%,其中小带鱼、大带鱼和鲢鱼分别下降1.4%、0.8%和0.5%。

  继前一周(7月18日至24日)猪肉价格环比首次出现下跌后,上周猪肉价格环比继续下跌0.5%,降幅扩大0.3个百分点。不过其他的肉类替代品种价格仍在上涨,牛肉、羊肉、白条鸡分别上涨0.5%、0.4%和0.3%,只是涨幅分别缩小0.1、0.6和0.1个百分点。

  此外,持续高温导致蛋鸡产蛋量下降,鸡蛋零售价格上涨0.8%,比6月下旬上涨2.3%。粮油零售价格稳中有涨,其中豆油价格与前一周持平,花生油、菜籽油、大米和面粉分别上涨0.6%、0.2%、0.2%和0.2%。据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6月中旬以来,全国大米价格持续上涨,籼米价格已经同比上涨21.8%。

  在农产品全面下跌的同时,生产资料价格仍然持续上涨。商务部监测的数据显示,上周有色金属、矿产品、化工产品、能源、钢材、橡胶价格分别环比上涨1.7%、0.7%、0.5%、0.4%、0.3%、0.1%,建材、农资价格持平,只有轻工原料价格小幅下跌0.1%。

  7月CPI可能再创新高

  虽然食用农产品价格出现全面大跌,但市场对通胀再创新高的预期不降反增。长江证券首席宏观策略分析师李冒余向记者表示,尽管商务部的监测数据显示猪肉价格环比出现了小幅回落,但是这仅仅是天气炎热所造成的暂时性需求下降导致的,待入秋后预计猪肉将继续升势,猪肉涨势很有可能持续到明年春节。

  爱建证券研发总部主管研究员诗扬认为,最近两周猪肉出现一定的下跌,可能是因为地方政府加大了抛售冻肉储备,且不排除通过国际进口冻肉补充市场供应的可能。因为单从国内供给来看,从生猪补栏到上市可能要到10月份之后,在此之前猪肉价格仍将处于上涨通道之中。此外,其余农产品大多数都出现微跌主要是因为周环比价格基数较高。

  此外李冒余表示,受到猪肉价格高企的影响,牛、羊、鸡肉价格出现了替代性的上涨,预计这将是一个加速上涨的过程。综合来看,7月份CPI食品项同比增速将在14.5%左右,非食品项在2.7%左右,7月CPI将在6.5%-6.6%的水平,可能再度刷新本轮通胀的新高。

  中信证券也认为,尽管7月中下旬肉类价格小幅回落,但是其他食品价格有所上升,因此食品价格总体水平相对仍然上涨。预计7月份食品价格环比上涨1.5%左右,7月CPI环比上涨0.5%,同比上涨6.5%。申银万国预计,7月食品和非食品价格将再创新高,7月份CPI预计为6.7%,但随着翘尾因素消失,预计8月份CPI开始回落。

  政策放松预期落空

  央行周一召开会议上透露的信息显示,今年下半年中国货币政策将继续“稳健”,并保持必要的“政策力度”,同时强调国内通胀预期依然较强,稳定物价的基础还不牢固。而在7月22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中,明确提出“下半年要坚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没有提到保增长。这些都说明目前国内通胀形势依然严峻,政策压力短期难以放松。

  实际上,从7月份以来一系列会议的主基调可以看出,政策仍在继续紧缩。如7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房价过快上涨的二、三线城市也要采取必要的限购措施”,7月18日住建部负责人仅用“强化政策落实,巩固调控效果”12字解释政策,7月23日银监会年中工作会议提出“紧抓房地产贷款风险,禁止信贷违规进入楼市,平台贷款不得展期”。

  申银万国认为,虽然二季度经济出现小幅回调,但是整体好于预期。在持续紧缩政策下,经济有如此好的表现,表明我国经济内生增长动力强劲。在通胀居于高位,经济好于预期的背景下,政策仍存在紧缩的必要。货币政策仍有很大的使用概率,加息和存款准备金率都还有继续上调的空间。

  国都证券认为,诸多潜在涨价因素并未消除,不论是CPI增速还是居民的通胀预期都将保持在较高水平,这意味着偏紧的调控基调不会轻易改变。长城证券也认为,综合来看,三季度是通胀寻顶,经济增速探底的格局。由于短期内控物价仍是政策重心,因此紧缩货币政策全面松动的时机仍不成熟。随着政策面临两难选择的预期加重,资本市场将更多地体现出观望情绪。

  记者 李宇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