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理财专家为何屡屡误判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04日 09:35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基金2011年二季报日前披露完毕,据天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统计,截至7月21日,61家基金公司旗下849只基金(A/B/C级分开计算、封闭式分级合并计算)二季度亏损额894.32亿元,较一季度359.91亿元的亏损继续扩大,上半年基金累计亏损1254.23亿元。61家基金公司无一实现正收益。

  面对如此巨大的亏损,二季度基金仓位依然处于高位。天相投顾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有100多只基金仓位在85%以上。本应作为理财专家的基金经理,其择时、择股能力屡受投资者质疑,彷徨前行的基金业该何去何从?

  近日来,几起基金公司高管的变动让如履薄冰的基金业再次绷紧神经,WIND资讯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共有148只基金的基金经理发生变动,而去年同期是77只,基金经理变动率屡创新高。高频率的基金经理变更不仅给基金公司业绩带来了不良影响,也让基金公司陷入信任危机,其投研团队的稳定性和未来的业绩表现屡受投资者质疑。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整个基金行业总份额呈现继续净赎回状态,二季度开放式基金合计遭遇508.73亿份净赎回,这已是开放式基金连续两个季度遭到基民抛售。而今年以来新成立的基金中,有部分次新基金规模甚至出现了90%以上的缩水,缩水50%以上的占到1/3。值得注意的是,在上半年成立的次新基金中,有4只基金规模已小于1亿份,27只基金规模在1亿份至5亿份之间,距离清盘红线越来越近。

  作为专业人士的基金经理,他们站在金字塔的顶端,其预测和判断是市场的风向标。今年二季度股指快速下探,无疑对基金业绩造成影响,尽管不少基金经理都将业绩不理想归咎于行情不佳,但本应作为理财专家的基金经理,在弱市行情中的操作却不及普通散户,为何身为理财专家判断却屡屡失误?

  伴随新基金产品多通道审批制度的深入实施,我国基金数量快速增加,而大量成熟的基金经理或退出公募行业,或走马换将,使得资历尚浅的投研人员被快速提拔至基金经理等重要岗位。然而,数量上的问题好解决,质量上却遭遇瓶颈。据统计,在美国,基金经理的平均工作年限为4.8年,而目前我国担任基金经理的岗位年限较短,从今年上半年情况来看,94只基金的基金经理离职,其任职年限平均为1.42年。

  究其原因,一是行业竞争激烈,季度考核压力下引发人员变动;二是大部分基金公司缺乏长效激励机制,建立在短期业绩基础上的短期激励加剧了人员的流动。为此,迅速发展的基金公司,当考虑慢下脚步,转而注重自身的人才培育机制,打造内部投研机制和投研平台,做好高端人才储备。

  而今,随着人们理财意识的提升,投资者对专业理财的需求相应加大,专户理财迸发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多元化、差异化、精品化路线成为下一阶段基金公司发展的方向。基金业如何增强专业水平以提升整体竞争力,成为整个基金业发展的重要课题。对于基金公司来说,人才是核心资源,而机制则是吸引人才、充分发挥人才作用以及保留人才的基础。除了提升人才能力之外,基金公司内部的体系构建更为重要,建立保持业绩稳定的长效机制是关键。一方面,基金经理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有效组合构建后台系统,通过投研制度的重组,进一步提高投研效率,成为基金业的领航者;另一方面,通过对外引进、内部培养、结构优化等方式,不断强化公司核心团队的核心竞争力,提升投研管理水平。

  没有好的机制就难以创造好的业绩,没有好的业绩就难以有大的发展。对于基金业来说,只有将提高自身专业能力作为提升竞争力的出发点,公司以及基金行业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