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7月债市,就像一场风暴。
以往众基金宠爱的城投债,因地方债务风险开始下跌。
骨牌开始推倒:为保证流动性,卖不掉城投债的基金开始抛售可转债。
城投债无对手盘,深陷其中的招商富国等难以转身,只能就地卧倒。
这是风暴的第一波……
步入八月,债券基金经理可以暂时喘一口气了。
城投债以往对债基收益的贡献颇多,亦是大部分债基必配品种。如信达澳银稳定A,持城投债比例达到基金净值的47.63%,申万菱信盛利配置,达到39.85%;招商信用添利,持城投债比达36.64%,交银信用添利则达29.04%,而富国由于其债基总体量庞大,虽然比例不是最高,城投债持券数量却是最多。
更多的持债情况我们没有看到。据悉,业内债基一般持有城投债的比例,会在30%-50%之间。
用一位债券基金经理的话来说,今年七月之于债市之于债基,是多年难得一遇的。
一向以低风险低收益为标签的债券基金,竟然也可以跌成这样,遭遇如此大的信任危机。
第一个逻辑是恐慌说。
在这个逻辑下,大家一致将原因推给了城投债。这个高贴息,低流动性的券种,在遭遇信任危机的时候,不仅自己价格大幅下跌,交易价格纷纷呈现低于面值之状,还几乎成功地将整个债券市场拖下了水。于是债基全面受灾。
城投债无人接盘,众开放式基金只能卖资质更好的券种,譬如可转债。
对封闭式基金来说,则是业绩较好,以往受到投资者更多认可的债基在二级市场遭遇了更多的抛盘。因为差的根本卖不动。这导致优秀的封闭式债基也从溢价交易纷纷转为折价。
恐慌造成了错杀,错杀便会形成机会。7月基金持债总量大幅增加666.97亿元,成为今年以来基金月度增持债券量的第二高水平,仅次于4月份的1275.51亿元。
如果一切归因于城投债危机带来的恐慌,那么当另一诱因出现时,城投债危机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吗?
此次理财周报采访的基金公司,基本都对城投债投了信任票。基础便是,大面积违约概率很小。但是此次七月危情,并不是直接由违约导致的,城投债并未到偿还时间。
忽略市场情绪,寄希望于绝对理性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申万的报告便认为,城投债危机会有三波,而目前只是第一波。亦有意见认为,城投债本身就是一种投资陷阱。
第二个逻辑则来自于非常关心这个市场的某位业内高管。
他认为,没有城投债,也会有其他债引发债基危机。
债基的特点,本应该是低风险、低收益。但如今债基常常跑出令人惊异的高收益,甚至超过股基。城投债就是因其高收益特点而成为大部分债基的必配品种。
业界还有不少公司勇于创新,推出分级债基,充分利用杠杆,进一步放大收益,以及风险。
一位基金经理承认,其实之前很少有人把债券的风险当回事。但收益不可能永远脱离风险而存在。
那么,到底谁在买这些不像债基的债基?
大客户之一是保险公司。保险公司投资经理投资于股票和股票型基金的比例不得高于20%,在做高账面业绩的驱动力下,分类不在前列的高收益债基成为绝佳替补。这是一记绝妙的擦边球。
抄这种近路的后果就是,持有人集中度非常高,当机构不要你,大抛盘压下来,流动性压力放大,身后便无路可退。
(来源:理财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