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发改委再降药价外资药三遭“祭旗”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09日 17:2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羊城晚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9月起82种药品降价,平均降幅14%

  ■药品降价、专利到期,外资药企合资应对危机

  羊城晚报讯 记者陆志霖报道: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再次发出通知,决定从9月1日起降低部分激素、调节内分泌类和神经系统类等药品的最高零售价格。这是国家发改委继3月28日宣布降低162种药价后,今年以来的第二次发出药品“降价令”。与此前降价相同的是,单独定价药再次出现在降价之列。面临价格的调整,外资药企也正积极调整市场策略。

  连续三次向外资药“开刀”

  根据发改委的通知,从9月1日起执行的“降价令”共涉及激素、调节内分泌类和神经系统类等药品的82个品种、400多个剂型,平均降价幅度为14%。值得注意的是,单独定价药品同样出现在降价之列。羊城晚报记者在发改委公布的《单独定价药品最高零售价格》目录中看到,本次降价中涉及辉瑞、惠氏、西安杨森等近25家外资药企的近60个单独定价品种。

  事实上,从去年开始,国家发改委就将降价“大刀”砍向外资单独定价药品。去年12月12日,降低头孢曲松等部分单独定价药品的最高零售价格,涉及施贵宝、罗氏等外资药企。3个月后,又宣布从今年3月28日起降低部分用于治疗感染和心血管疾病的抗生素和循环系统类药品最高零售价格,涉及近30家外资药企的超50个单独定价品种。

  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指出,这次价格调整对日费用高的药品加大了降价力度、对日费用低的药品少降价或不降价;对专利等创新型药品适当控制降幅,以鼓励研发创新;对原单独定价药品,缩小与统一定价药品之间的价差,以促进公平竞争。

  外资药企面临双重打击

  连续三次向外资药“开刀”预示着发改委对外资药品价格管理正逐步发生变化。

  此前为鼓励外企将更多创新药带入中国市场,国家发改委2005年以前对特定企业,包括国内知名品牌企业生产的药品实行优质优价,即单独定价。其中,不少外资药企生产的原研药虽然早过了专利期,但仍旧享受着高价待遇。直到去年7月,发改委下发《药品价格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抹去了“原研药”和“单独定价”的提法,并提出专利药品价格三年一降,首次试图调整药品价格制定规则。

  外资药在中国的定价规则发生改变,对外资药企的冲击可谓前所未有。这对外资药企来说,将意味着“超国民待遇”时间的终结。而另一个巨大冲击则是来自外资药自身专利的到期。据不完全统计,在未来5年内,全球10只“重磅炸弹”药物中将有9只产品的专利到期并迎来仿制药的竞争。如辉瑞的“重磅炸弹”药物立普妥就将于今年11月底专利失效。立普妥的销售额占辉瑞总销售额的20%以上,预计每年损失可高达100亿美元。

  借本土药企转攻低端市场

  一方面是药品降价,另一方面是专利到期,面临双重打击的外资药企正调整市场策略。

  7月22日,美国默克制药与先声药业集团在正式宣布合作协议。而在6月初,全球制药老大辉瑞公司就宣布了与浙江海正药业的合资计划,双方拟共同出资2.95亿美元设立合资公司。

  对于外资药企掀起的合资潮,一家外资药企的华南区经理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分析,专利药即将到期,外资药企需要尽早为其转为普药生产销售作准备,方式之一就是抢注首仿药,继续占领价格优势。此外,原研药在中国开始面临降价趋势使得外资药企需扩大市场覆盖来弥补价格损失,从低端的县医院、社区医院到一线城市大医院全覆盖。一般而言,外资药降价10%的损失,在销量上增长30%才能补回。随着新医改对基层医疗的完善,外资药企可通过合资来获得合资伙伴在二三线城市的基层销售网络。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默沙东的心血管药物舒降之在2010年自动将价格下调一半,成为首个进入基本药物目录的外资原研药。实现全覆盖后,其销售量增长了46%,同时其销售额只下降了3%,数量的大幅度增长几乎弥补了降价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