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股票 >

希腊违约迹象凸显 欧债危机骤然升级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13日 07:17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腾讯财经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希腊违约迹象凸显 欧债危机骤然升级

  据路透社报道,希腊副财长萨切尼迪斯9月12日对希腊Mega电视台表示,目前该国资金仅可供政府运行至10月。为平息市场忧虑并换取国际援助,希腊政府11日推出补充性财政紧缩措施,计划通过征收房产税等措施,力争实现预算目标。据彭博数据,12日希腊1年期国债收益率盘中暴涨。投资者对希腊发生主权债务违约的担忧已上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

  此前,因同欧洲央行的债券购买计划意见相左,该行执行委员会委员、首席经济学家斯塔克9月9日宣布辞职。分析人士认为,斯塔克的辞职表明欧洲央行内部针对债券购买计划存在巨大分歧,此举可能将削弱市场对欧元区当局应对欧债危机的信心。

  “鹰派”斯塔克请辞

  斯塔克是德国经济学家,对通胀持鹰派立场,他原定的卸任日期为2014年5月31日。另据道琼斯通讯社报道,德国财长朔伊布勒10日称,德国政府已提名年仅44岁的财政部副部长约尔格阿斯姆森接替斯塔克在欧洲央行的职务。

  欧债危机全面爆发以来,欧洲央行于去年5月开始首次购买希腊、葡萄牙等国国债。这项措施在欧洲央行内部一直存在争议。今年8月,为平抑意大利、西班牙国债收益率,欧洲央行重启债券购买计划。据路透社数据,自2010年5月至今,欧洲央行总共购买了约1320亿欧元成员国国债。包括斯塔克在内的来自德国、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的四国代表坚决反对这一计划,认为欧央行的作用是制定稳定统一的货币政策,债券购买背离了央行存在的意义和基础。

  前德国央行行长韦伯2月辞职并退出对下任欧洲央行行长的角逐,韦伯自始至终反对欧洲央行债券购买计划。斯塔克成为自韦伯后今年第二位离开欧洲央行的德国官员。分析人士认为,在短短半年左右,欧央行中两位德国代表相继辞职,表明该行内部对债券购买这一政策的争议达白热化,同时暴露出在应对欧债危机的过程中,德国与欧洲央行的态度存有重大分歧。

  德国央行行长魏德曼的顾问曼弗雷德纽曼称:“斯塔克反对欧洲央行购买国债的看法与韦伯以及魏德曼一致,所有德国人都持这种立场,德国政策制定者显然对欧央行的政策持不同看法。”

  荷兰国际集团分析师布热斯基认为,斯塔克的离开短期看可能只是使欧洲央行少了一个鹰派人士,但更重要的是欧洲央行的公信力将受影响。

  斯塔克宣布辞职后,市场对欧债危机的担忧骤然升级,9日欧元对美元汇率大跌1.64%,盘中一度创六个月新低。上周,欧元兑美元汇率累计下跌3.2%,创2010年7月以来最大单周跌幅。市场分析人士认为,本周欧元走势仍将脆弱。有迹象显示,基金经理已开始削减欧元头寸。

  希腊紧缩政策能否落实

  据彭博数据,9日,希腊两年期国债收益率上涨了1.93个百分点至57%;5年期信用违约掉期(CDS)价格跳涨475个基点,达创纪录的3500个基点,成为全球费率最高的违约掉期合约。

  苏格兰皇家银行首席欧洲经济学家杰克斯卡约称:“德国似乎正在为希腊违约做准备,该国可能是首个采取行动的国家。”据报道,德国政府正在讨论一旦希腊无法获取新援助贷款,发生债务违约将如何支持德国银行业。

  希腊副总理兼财长韦尼泽洛斯11日宣布,希腊政府将在2011年和2012年内征收一项新的房产税,税费标准为每年每平方米最高4欧元;削减总统、总理等所有经选举产生的官员的工资;还将要求希腊船舶拥有者为摆脱债务危机发挥积极作用。

  欧元区7月21日峰会决定,向希腊提供新一轮总额达1090亿欧元的援助贷款。但目前欧盟、欧洲央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由于与希腊政府就该国实现削减赤字和经济改革的目标存在分歧,中止了对希腊改革工作的评估,该国能否顺利获得下一笔援款,仍存不确定性。

  分析人士认为,在严苛财政紧缩政策的抑制下,希腊经济深陷衰退难以复苏。此次再度推出补充性紧缩政策,实则已是“强弩之末”,紧缩政策能否落实仍存疑问,但必将进一步拖累希腊经济增长,使该国民众生活面临更大压力。据路透社报道,上周以来,希腊爆发大规模示威活动,1万多人走上街头抗议紧缩措施。

  除希腊等重债成员国外,欧债危机正由欧元区外围向核心浸染。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由于持有大规模的希腊主权债券,法国巴黎银行、法国兴业银行及法国农业信贷银行的信用评级可能于本周遭穆迪下调。穆迪于6月15日将上述三家银行评级纳入负面观察名单,一般评级观察期为三个月。

  据国际清算银行数据,法国银行业对希腊债务的风险敞口规模仅次于德国。目前法国各银行已开始对所持希腊债务进行资产减记。分析人士认为,假如上述三家银行的评级遭降,可能将引发市场对欧洲银行业流动性的担忧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