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中国经济是否会“硬着陆”?这是当前市场上时不时会流露出的一丝忧虑:今年以来,中国GDP增速从一季度的9.7%下滑到二季度的9.6%,尽管幅度不大;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数据连续三个月放缓,现已接近50这一分水岭;从“三驾马车”来看,消费增速的明显回落已成为导致GDP降速的主要因素。
但是,前景并不是一片暗淡。消费需求本身具有刚性,加上相关政策的刺激,下半年保持平稳增长的可能性较大;出口上半年增速虽有下降但依然较为平稳,美债危机给下半年出口蒙上一层阴影,但全球陷入新的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不大,因此中国的出口不会出现2008年底和2009年初时的雪崩式减速。
投资在今年依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而地方政府在投资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上半年投资项目中地方项目占94%。由于银根偏紧和地方融资平台监管的加强,下半年地方政府融资能力受限会影响投资的增长速度。好在保障房投资的加强和水利投资步伐的加快,有助于弥补下半年投资的不足。因此,下半年投资仍会达到相对较高的增速。综合起来看,下半年GDP虽会有下降但降幅较为有限,估计全年GDP增速应能在9%以上。
比起当前的经济增长,我们需要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一些。“刘易斯拐点”的出现是蒙在人们心头的一片阴霾。中国的沿海地区已连续几年出现了所谓“民工荒”,这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人口红利”逐渐退去的过程。但需要指出的是,中国是个人口大国,但又是人均消费偏低的国家。近年来劳动力价格已持续大幅上升。未来随着人均收入的增长,消费水平提高将会是个长期过程。如果说过去廉价劳动力支撑了出口的长期增长,那么未来拥有巨大基数的人均消费的提升,将会持续有力地拉动消费增长,最终使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源。
2003年开始加快的城市化过程将长期支撑中国经济维持较高增长。目前中国的城市化率还较低,尤其是中西部地区有的只有约30%,未来将有几亿人口持续地进入城市。这在产生基本建设和住宅等相关投资需求的同时,还会带来持续增长的消费需求。大批农民向城市居民的转变,将成为未来消费持续较快增长的重要动力。
通货膨胀卷土重来是人们对中国经济的又一担忧。未来是否会因高通胀导致实施严厉的紧缩政策带来经济硬着陆?事实上,2010年以来货币信贷已持续走向收紧,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速由最高时的近30%降至目前的不到15%。在通胀的货币环境明显改观的同时,经济增速回落依然较为平缓。若从核心通胀的角度考察,扣除食品价格中某些受周期和季节影响的波动较大的产品,物价虽有一定幅度上涨但依然较为平稳。对于那些受周期和季节因素影响较大的产品来说,货币紧缩的作用只是间接的;现在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更为直接的增加供给和削减流通成本的措施,其效果已经并将进一步显现。在供求关系基本平衡和货币环境明显改善的条件下,中国未来的通胀是总体可控的。
总而言之,当前经济增速缓步回落很大程度上是主动调控的结果,内生增长动力强劲决定了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连平)
个人简历:
连平: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金融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金融40人论坛理事、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