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大盘迎底还需钱“回头”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23日 09:0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证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上证综指22日重挫69.9点,犹如一盆冷水将投资者刚刚燃起的大盘回暖希望再度浇灭。大盘寻底怎会如此艰难?地量之后为何不见地价?目前股市困局的成因,归根结底还是一个“钱”字。在市场资金真正持续回流前,大盘弱势现状难以改变。

  回顾4月中旬以来的股市,大盘从3000点滑落,一再刷新年内新低。随着市场重心下移,多空观点交锋越发激烈。在空方看来,货币紧缩政策延续造成流动性紧张,上市公司业绩增速有下滑风险,还要考虑欧债危机发酵加剧全球股市动荡等因素;对多方而言,股市整体估值回落至历史低位、货币政策进一步紧缩预期减弱等提供了市场“造底”的理由。

  在券商“百家争鸣”的讨论声中,投资者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一方面,现阶段选择割肉或保持空仓,害怕错过抄底机会;另一方面,在2426点之后是否会出现“没有最低,只有更低”的场景,从而陷入屡买屡套的尴尬。

  其实,目前A股市场之所以积弱难返,关键症结在于资金的“冷淡”。

  首先,主力资金举棋不定。大盘在回调过程中,多次出现大涨,不过均未逃过“一日游”命运。以8月25日为例,沪综指大涨74.17点。据Wind数据显示,当日资金净流入86亿元,不过此后两个交易日分别净流出31亿元、100亿元。在8月沪深两市净流出资金逾800亿元的情况下,主力资金对市场反弹的态度显然是试探性的。(下转A02版)

  (上接A01版)这种情况在9月依旧没有改变,9月7日沪综指上涨45.57点,然而资金净流入仅10.83亿元,21日借反弹入市的资金,次日即迅速出逃。统计显示,8月以来A股市场净流出资金已超过1300亿元。

  其次,结构性价值回归需求依然存在。以银行类股票为代表的大盘蓝筹股已卖出“白菜价”,为何仍跌跌不休?从目前的A股市场看,虽然平均估值已降至历史偏低水平,不过与2005年和2008年低点相比有着较大差异。在前两次大熊市时,所有A股估值均处于较低水平,大量破发破净股涌现,1元股、2元股也不鲜见,而如今小盘股与大盘股估值溢价明显偏高,机构投资者和上市公司股东增持的意愿不够坚决。尽管7月以来包括中国石油等公司的大股东纷纷出手增持,不过增持规模远低于2008年10月时的水平,而且从近几个月的股东持股变动数据分析,减持规模依然超过增持金额。这既有股市低迷导致大小非信心不足的原因,也有信贷紧缩迫使股东减持套现的因素。

  此外,交投活跃程度仍待提升。在沪市日成交量跌破500亿元大关之后,“地量之后见地价”的股谚却未能成真。实际上,随着A股市场近几年快速扩容,单纯考量成交量已不能反映出交投活跃程度。从沪市日均换手率角度看,数据变化与大盘强弱的联系更加紧密,目前日均换手率大幅偏离沪综指走势,处于2008年11月以来较低的水平。

  无论是资金流向还是换手率,这些数据反映出了A股市场主力资金的消极心态,当然这不意味着大盘将一直跌下去。从历史经验看,2008年11月、2010年10月大幅反弹是由于4万亿元投资和美国QE2的推出,在短期缺少重大利好刺激情况下,股市恐怕难有反转或持续反弹机会。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大盘重心下移,超跌反弹性质的上涨频率在加快,这种震荡走势或将成为近期股市常态,资金流出大于流入的失衡状态得到扭转,大盘才可能迎来真正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