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年会期间,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议题引发各方关注。专家们认为,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中国和全球经济平衡增长至关重要。他们同时强调,中国在转型过程中应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
世行行长佐利克当天在新闻发布会上回答新华社记者提问时指出,从中长期来看,中国需要通过结构性改革来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这对于中国将是一个挑战。中国“十二五”规划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个明智选择,这将会为中国和全球经济平衡增长创造良好空间。
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资深研究员、中国问题专家尼古拉斯·拉迪告诉新华社记者,中国现行发展方式在过去二三十年内帮助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而目前需要进行结构性改革。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学家孙涛说,在本次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中国对降低世界经济衰退程度和促进世界经济复苏起到重要作用。而为持续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中国需要改变以投资和出口为主导的增长方式,以更好地应对内外负面因素的冲击。
世界银行负责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研究的资深经济学家伊瓦伊洛·伊兹沃尔斯基认为,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于中国自身也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高中国经济的增长质量和民众福祉。
不少专家同时指出,中国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孙涛说,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面临的最主要挑战是如何通过推进关键改革,以制度创新释放出更多潜力。中国的要素价格、社会保障、金融、财政等各项改革都应遵循市场化和促进竞争原则。
拉迪说,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多管齐下,除了进行产业升级之外,还应推进汇率形成机制和利率市场化改革,这对于刺激私营部门的消费和投资都具有重要意义。他强调说,改革过程一定会面临阻力,但必须坚持既定的改革方向。
佐利克说,中国要实现产业升级目标,离不开教育、创新体系等一系列配套改革。伊兹沃尔斯基则认为,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还需关注可能出现的来自就业市场等方面的压力。(本报记者 蒋旭峰 刘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