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2011年对于基金公司来说,称之为“寒冬”并不为过,除了业绩下滑、资产缩水外,新基金发行愈加艰难。为了扩大营销,保证发行成功,基金公司不得不“以身示范”,自掏腰包。然而,市场的低迷亦让它们受到波及,今年以来,基金公司自购平均浮亏达到6%。
今年9月以来,基金自购现象明显增多,至目前已先后有6家基金公司申购了旗下的新基金,共计耗资1.5亿元。9月26日,交银双利债券型基金与南方中国中小盘指数基金双双成立,首发募集资金分别为11.36亿元与2.99亿元,两只基金的管理人交银施罗德基金公司与南方基金公司均运用固有资金自购了2000万元。
此前的9月22日,华泰柏瑞信用增利基金成立,首发募资规模为2.12亿元,华泰柏瑞基金公司自购了2000万元。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没有公司的出手自救,这只基金的募资规模将迈不过2亿元的成立底线,发行将以“流产”告终。
此外,9月2日成立的鹏华深证民营ETF联接基金也差点发行难产,首发募资濒临2亿元底线,为2.88亿元,其中包括公司自购的2000万元。
平安大华行业先锋和富安达优势成长都是新基金公司旗下的首只产品,其发行更是受到公司的格外看重,为了营销,“以身示范”自然难免,两基金所属的平安大华基金公司和富安达基金公司分别自购了5000万元和2000万元。如果算上公司内部员工的支援申购,这个数额会更大一些。
一般来说,基金公司自购旗下基金有三种原因:其一是代表对后市看好;其二是表示对公司和基金的看好;其三则是为了基金成立时的规模比较可观。不过,今年与往年有些不同,基金公司自购并非怀着憧憬,反而更多的是无奈,迫于募集不够的压力。正如日前新成立的一家基金公司的营销总监所说:“当下基金发行比2005年、2008年熊市的时候还要难,主要是投资者信心和信任丧失。”
Wind资讯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先后有46只基金发生了自购行为,共计自购51次,自购总额约为11.16亿元。
自购的良苦用心,在如今泥沙俱下的基金市场上难以获得回报。Wind统计显示,从收益上看,基金公司今年的自购除了华泰柏瑞货币B、国泰货币、长信利息收益B等个别基金外,其余均发生浮亏。截至9月26日,各基金公司今年以来的自购已浮亏了6650万元,约为6%。
以往,在弱市中,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型基金的发行较为受宠,但今年也很冷淡。对此,基金分析师罗放表示,购买债券基金的大都是机构,而现在债券市场惨淡,上市交易的债券基金整体折价,与其购入新基金还不如折价买入老基金。基金公司自购这些类型的基金,确保扩大发行即是主要目的。
另外,今年以来,基金公司赎回此前自购基金的也增加了不少。Wind统计,截至目前,大多数基金公司自购基金赎回时都是亏损割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