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近日,工信部正式发布了《“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这是中国第一个关于中小企业发展的国家级专项规划。在该规划中,提出了一系列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和建议,诸如减轻中小企业负担、创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增强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工程等。这其中,打破市场垄断,破除市场进入障碍,是扩大中小企业活动领域、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进一步深化,中国的中小企业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根据有关部门的最新调查,在全部的中小企业中,有10%在升级,有20%左右的企业在转型中,而其余60%到70%的企业现在则面临生存困境。
客观地说,导致中小企业困境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成本负担日益加重,使本来就微利的中小企业苦不堪言。这些成本因素包括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成本的提高和日益高企的资金借贷成本。再加上人民币汇率的持续上升,欧美债务危机导致的外需减少,等等。中小企业的发展可谓内忧外患,面临多种利空的夹击。
不过,究根溯源,我国中小企业长期以来就好似在夹缝中生存,市场竞争环境并不乐观。与大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相比,中小企业明显处于市场竞争的劣势。目前,在诸多的行业和领域均存在着国有企业垄断的局面,虽然在新旧的“非公36条”中对鼓励非公经济进入垄断行业做出了详细的规定,但从实践来看,这种国企垄断、民资难入的格局并未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不少民营企业大胆尝试的结果,大多都铩羽而归。
不仅如此,近些年来,国有经济还不断向竞争领域扩张,大大压缩了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据统计,在目前100多家央企中,除了2家电网企业、3家电信企业、2家石油石化企业之外,其他企业都处于竞争性领域。即便是这7家企业,业务范围也有相当大的比重是在竞争性领域。随着房地产的持续高温,众多国企一拥而入,央企中至少有七成涉入其中,尽管管理层三令五申要求回归主业,但应者寥寥。
在资源的获取和掌握方面,中小企业也是甘拜下风。以银行信贷为例,目前中小企业大概只有10%能够从正规银行体系得到贷款,80%多的中小企业靠民间借贷,而民间借贷的年利率高达100%以上。民间借贷缺乏监管、利率高,中小企业还本归息的压力极大,已经潜藏着巨大的债务纠纷的风险。相比之下,国有企业利用借贷优势可以较为容易地获得大量的稀缺资本。有些甚至将过剩的资本二次放贷,坐收高利贷的利益。在石油、铁矿石等领域,中小企业同样要遭受不平等的歧视性待遇,在不断加码的高价中流失着微薄的利润。
中小企业规模虽不大,但数量众多,承担着解决就业、增加税收、活跃经济等诸多重任。正是基于中小企业的这种重要地位,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也就自然成了绝大多数国家的基本国策。时至今日,中国的相关扶持政策应该说也出台了不少,但最大的问题是难以得到真正的落实和切实的执行。除了政策上的执行力度不够外,市场竞争环境未得到根本改善则是其中主要的制度性原因。
因此,要将中小企业从当前的发展困境中拯救出来,光靠一些空洞笼统而又缺乏可操作性的口号是不行的。必须尽快打破市场竞争不公平的竞争环境,消除垄断和特权,完善市场经济制度,这才是中小企业长久健康发展的根本之道。(作者系:对外经贸大学副教授,中国社科院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