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理财周报记者 汪江涛
一位券商投行负责人最近向我抱怨,IPO好发行,再融资则难卖得出去。
“增发殇”最直接的原因,是增发价与市价倒挂。乌云之下,作为增发主力的公募基金“水调歌头”,谨慎许多,有些更是“闭门谢客”,一个都不出手。
听一个大户说起这么一件事。
去年完成非公开发行、现在已经股份流通的公司,和投行联手“忽悠”了一众增发机构。这个大户的朋友就是其中的受害者,他认购的股份现在已经亏损1个亿。要命的是,他还以十几个点的成本,向外融资来认购增发的。大户说,朋友真想拿把菜刀,冲到这家公司董事长办公室!
刚好一个月前,我就曾预料,增发的窘况将越来越严重。其时,我的专栏文章标题是“今年1/3增发股破发,招商证券承销前两名”。其时,破发股三强是华菱钢铁、星湖科技、穗恒运。而截至10月13日,破发股排名前三是穗恒运、华菱钢铁、盐湖股份。它们的跌幅空间分别是44%、40%、38%。
今年以来增发实施138例,其中近半数(65例)破发。此外,今年以来上市公司发布增发预案245例,其中132例价格倒挂,占比53.88%。倒挂幅度最高的,是巨力索具(-65.37%)。倒挂幅度超过30%的多达15家,其中酒钢宏兴增发已经获得发审委通过。
巨力索具今年5月17日董事会决议增发,不到两个月,该公司公告取消增发。像巨力索具这样公告停止实施增发的,共计11例,它们还包括中航重机、西藏发展、滨海能源、滨化股份、中国南车、中国北车、海翔药业、济南钢铁、民生银行以及ST合臣。
可以预料,如果二级市场“续熊”,股价持续倒挂,会有越来越多上市公司的增发败北。留给它们的选择会很无奈:要么借用成本较高的发债、私募等融资渠道,要么缩减项目资金额重启增发。
理财周报记者刘梦,此前关注过公募基金认购增发。她的判断是,虽然公募基金专户此前申购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获利可观,但随着股市重心不断向下,基金参与增发的风险越来越大。
一项机构数据统计,去年开始到今年9月8日,156只基金参与了70项定增,收益率13%。但9月8日迄今,中小板综合指数已经下跌6.64%,而公募基金认购的定增股多属于中小板股票。也就是说,公募定增的收益已经所剩不多了。近期就有大成基金认购三安光电增发,10月13日解禁,仅3季度就亏损2个多亿的“杯具”。
一只增发产品的基金专户经理对我说,公募认购增发现在一般都是按照“底价”申报。这个底价,也就是董事会决议前20个交易日平均值的9折。实际操作中,他们还要寻找当时市价与增发价相差15%-20%的安全垫。这位基金经理坦承,即便只是参与股票池的增发,其管理的产品还是“有些损失”。
而另外一家公募基金经理对我说,有不少公募产品都不参与增发,因为每次增发都要董事会批准,程序太复杂。加上市场这么差,就更懒得参与了。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二级市场不好,增发也不受待见。这不仅是上市公司和机构的价格博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