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理财 >

我国家庭收藏日渐升温 收来个性藏起记忆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21日 10:13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近年来,我国家庭收藏呈现日渐升温态势,为其服务的电视鉴宝节目遍地开花,各种收藏书籍层出不穷,无论是收藏种类,还是收藏目的,抑或收藏方式,较之过去,有哪些不同呢?

  【 剑走偏锋 侧重个性 】

  “盛世收藏”是古训。如今国人的经济状况比之过去改善极大,一些人对于收藏的兴趣越来越浓,近十几年社会上出现了数不清的收藏种类。

  如果说集邮是参与人数最多的收藏领域,而且长盛不衰,恐怕没有人反对。有资深藏友认为,内地集邮的最高参与人数曾达2000万人以上,资金流动量最高能达到1500—2000亿元。难怪人们常说:集邮是收藏之王。不过在当前的收藏市场,随着收藏人群的细分,邮票收藏已经式微,被看做是大路货,草根收藏并不太待见。

  “古玩类收藏”是当前最热的品种,包含瓷器、玉器、钟表、家具、古币等。尤其现在流动性过剩,人们手里的钱很容易就毛了,收藏古玩不失为保值增值的一个渠道。由于不可预测的升值空间,买到真品是幸运的,买到赝品则是悲摧的。但是这个门类由于门槛高,假货泛滥,很多人不敢轻易参与,属于精英类收藏,草根收藏很多玩不起。

  “连环画收藏”恐怕是草根参与热情最高的领域之一。长大后的“70后”、“80后”,对于“小人书”充满了怀念。“小时候我经常倚在院落里的篱笆上,手中捧上一本小人书,那种快乐是现在看电视、玩电脑的孩子们很难体会到的。成年后,为了寻找童年的回忆,我便开始收藏小人书,加上小时候保存下来的50本,目前我已经收藏了2000多本。”山东寿光一位藏友在网上这么写道。基于怀旧,收藏也是自然而然的了。

  除此之外,老地图、旧书、老照片、老报纸、烟盒等各种藏品,现在都有不少的拥趸。不同于精英收藏、国家收藏,草根收藏走的是偏锋,侧重个性选择。

  【 不分贵贱 重在快乐 】

  “80后”汪洋(化名)热衷收藏老照片,目的很简单:卖钱。老照片是勾起人们对特定年代共同回忆的“引子”,收藏老照片因此成为一种风潮,并且人人消费得起。

  汪洋有自己的收藏圈,一发现好货就拿到圈里流传。“后来圈子越来越大,大家萍水相逢就只能逢场作戏。”他说。后来,随着网络的发展,藏友逐渐聚在一些收藏网站上。不必见面,只需上传图片,看上合眼的就可以交易。

  “每天和几万藏家同时在线,每一次点击都会有意外的发现。”汪洋说,“我喜欢发出的图片引来‘围观’,接受评头论足。”

  和汪洋一样的草根藏友有很多。民间收藏以前只能私自交易,双方讨价还价,没有第三者的参与,也缺少看客。而网络从来不缺少人气,随时都有新热点、新故事。从“90后”的“菜鸟”,到在收藏领域中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人都聚集起来。

  以前,人们收藏是冲着徐悲鸿、张大千等这些名家的作品,主要图升值空间大,但是在网上,草根收藏的个性化趣味被放大了,不分贵贱、大小,普通人的普通事也值得一藏,价格高低不重要,重要的是背后的故事。

  【 另类方式 宣传中国 】

  事实上,我国收藏文化博大精深,民间收藏品可以包罗各种珍奇古玩。这也是向世界传播中华文明的一种方式。对于民间收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侯云春十分看好:其一,收藏可增加人们的财产性收入,能够提高人们的鉴赏水平和文化素质,有利于社会和谐与稳定;其二,鼓励民间收藏,活跃民间收藏市场,有利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

  不过,草根收藏,专业性不强。真假问题不是太明显,尤其是一些小众收藏。比如有藏友专门收藏上世纪80年代的国产绝版电视剧光盘,造假无从造起。这是草根收藏一幸,但一幸包含一不幸。

  从发展环境上来看,我国民间个人收藏品向社会展示的渠道不畅通,致使民间收藏品交易很多只能是线上交流、线下交易,小圈子交流。

  而很多草根收藏的价值还没有真正显现,正处于萌发待启的状态。有藏友指出,海外收藏界正在一步步渗透进中国民间收藏市场,提前布局以待来日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