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理财 >

银行理财:创新是希望 挂钩奢侈类别碰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24日 09:5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理财周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往后银行做产品限制越来越多了”,部分银行理财柜台不再主销理财产品,而是改卖保险产品

  近日,银监会连出两记重拳,先是正式印发《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紧接着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整顿理财产品市场的决心志在必得。

  理财市场乱局,源于监管层

  银行理财产品泛滥而不规范的格局持续已久。频繁发行、收益不明、欺瞒误导、借道揽存和兜售保险等现象层出不穷,从而使得银行理财产品市场混乱不堪。

  每逢季末、年末,为满足存款规模、缓解存贷比监管压力、美化半年报业绩,大规模发行短期理财产品成为商业银行“救急锦囊”。

  不规范的表现远不止这些,踢“擦边球”、“似是而非”的现象时有出现。此前银监会曾点名批评的6大违规操作,其中就有浦发银行发行的票据资产理财产品。有些银行甚至在理财产品市场上,长年官司缠身,导致其“急刹车”,最后不得不改变研发策略,例如渣打。

  尤其2011年,央行数次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银根日趋收紧,而银监会将按月度监测银行的日均存贷款流动性水平,使得银行信贷资金量更加有限,投放方向也更趋谨慎,在市场资金长期低迷的情况下,银行发掘出一条通过发行短期和超短期理财产品的道路寻求解困。据理财周报零售银行实验室监测,截止到6月30日,国内各商业银行共发行了9371款理财产品,其中三个月以内的短期产品共计7732款,占到总发行规模的82.5%,规模史无前例。

  谁与高息揽储脱不了干系?

  上半年,短期类高收益的理财产品泛滥,投资期限为7天、10天的产品预期收益率可高达10%以上,业内哗然。高息揽储的事实不言而喻。

  银监会曾多次通知,以高息揽储为目的的短期理财产品不能发行,但何为高息揽储?

  一家外资行回应理财周报记者说,银监会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通过理财产品或其他任何方式变相高息揽储和违规揽储,高息揽储是指金融机构在办理储蓄存款业务过程中、违反利率规定,擅自支付手续费、补贴、实物等变相抬高储蓄利率的一种揽储方法。

  当然,没有一家银行承认自己发行的产品涉嫌违规,何况高息揽储是明令禁止。众所周知,高收益伴随着高风险,而且也是超短期,风险更是无法预知。所以,有几款产品顺势被疑与高息揽储脱不了干系。比如中国银行投资于债券市场等资产的“中银稳富”BJ2011003-49人民币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也达到7.2%,北京银行2011年“心喜”系列201132601号、201108102号,均为人民币SHIBOR挂钩理财产品,投资期限分别为7天和14天,年收益率分别达到8.4708%、8.2138%。

  “其实,有些产品设计的就是高收益型的,而且是合规的,只要不是季末年底为冲存款的量而发行的,且一直在有规律、有节奏发行的高收益产品都不算高息揽储之列。毕竟,理财产品不是存款产品,收益高于存款很正常,只要在合理范围内。”一家中资行的理财经理说。

  受限更多,奢侈类产品碰不得

  “往后银行做产品限制越来越多了,已经明确叫停了挂钩奢侈类的部分产品了。而且明令,要求银行禁止通过理财产品或其他方式变相高息揽储,禁止银行通过相互购买理财产品或发行理财产品投资另一款理财产品变相调节监管指标。”一家外资行的理财经理告诉理财周报记者。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据理财周报记者走访市场了解,部分银行理财柜台不再主销理财产品,而是改卖保险产品,比如招行,近期推出安邦共赢2号,介绍说投资期限为一年,预期年化收益为4%的理财产品,实则就是一款家庭财产保险产品。

  还有一些银行在营销策略上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显得更加顺应监管的政策。以往主要靠柜台营销、产品介绍简略的部分银行,现在大多数银行都采取了柜台与网上联合营销的方式,其官方网站上对产品的说明书更加详细,风险提示更加明显。

  未来新格局

  经历了井喷,近期短期产品的发行顿然骤降。市场上推出的产品也恢复到以往。

  “现在正是考察银行产品开发能力的时候,也是体验银行实力的时候,一味追求数字不是可持续发展之路,理财产品市场上,不断创新才是王道。”一位外资行的高层告诉理财周报记者。

  提及国内理财产品市场的发展及未来格局,另一家外资行财富管理部相关负责人向理财周报记者表示,国内理财产品市场还处于攻城略地阶段,总体来说,银行在市场中居于领导地位。理财产品爆炸式的增长吸引了很多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参与,比如证券公司、信托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独立财务顾问公司和投资顾问公司。

  “尽管许多金融机构已经开始关注这块市场,但由于中国金融的分业经营和管理,在一定时期内还不会有一家财富管理机构可以提供真正意义上的全方位理财产品服务。市场竞争日渐激烈,尽管一些财富管理机构已经获取了大部分市场份额但竞争格局尚未稳定下来,正快速变化,仍有更大的蛋糕市场被分食。”上述人士补充说。

责任编辑:张晓敏

热词:

  • 理财经理
  • 理财市场
  • 人民币理财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