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经济台滚动新闻 >

[经济半小时]聚焦文化改革发展之五:寻找文化点石成金的秘密(20111027)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27日 22:41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CCTV-经济半小时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2 9B4B2B500EED43ed8FEADF07B2CF8F81

    一、 杭州与成都,文化点石成金

    刚刚闭幕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面对持续低迷的世界经济形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成为共识,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对加快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到底有什么意义?文化和其它产业相结合又到底会有什么样的聚变和裂变效应呢?

    在杭州,一台名叫《宋城千古情》的大型旅游歌舞晚会,从1997年到现在,连续上演十几年长盛不衰,累计接待观众2500万次,是目前世界上年演出场次最多、观众接待量最大的剧场演出。

    《宋城千古情》由民营企业宋城集团打造,在国内首次独创将真山真水的秀丽美景搬入剧院。晚会围绕杭州历史,以吴越争霸、西施范蠡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演绎了一曲荡气回肠的春秋绝恋。在艺术表现上,借鉴了国外最优秀的歌舞形式来进行包装,集舞蹈、杂技、时装表演等多种表演艺术元素为一体,并采用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灯光、音响、舞美、服装等表现手段。

    杭州宋城集团董事长黄巧灵说,《宋城千古情》的毛利率达到85%左右。如果传统的产业毛利率达到30%就算是翘楚了。因为《宋城千古情》融合了文化的内涵,所以它能够超越传统产业的成长和回报。

    尽管杭州是全国著名的旅游城市,但在《宋城千古情》问世之前,夜间旅游消费却非常贫乏。看到了“夜游”这一巨大的市场空白,宋城集团决定在白天演出的基础上,增加夜间演出。《宋城千古情》改变了杭州原来单一的观光旅游格局。带动了300万游客量的杭州夜游市场消费,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5亿元。2009年,《宋城千古情》获得“五个一工程”大奖,舞蹈最高奖荷花奖,被中央领导誉为旅游与文化相结合的典范之作。在杭州,一台美伦美奂的歌舞形成了热点,而在成都,文化与城市改造相结合,更是起到了点石成金的效果。

    在成都的城市新名片宽窄巷子里,可以看到涂满铜塑油彩的表演者正不断配合游人摆出各种造型。不远处的胡同里,游人在满地的光影下惬意的享受着成都的慢节奏。而在一位诗人的酒吧里,一场以诗会友的聚会正在进行,每年,宽窄巷子流淌的成都文化会吸引千万游客。

    宽窄巷子以往是成都著名的一个棚户区,2007年成都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投入6亿元,把45个院落按照清末明初的原貌进行复建,诗人、画家、琉璃艺人等88个文化商家入驻,对宽窄巷子进行二次打造。形态、业态、文化的融合,迅速吸引了大量人流,宽窄巷子开街第一年,就吸引800多万游客,土地也随之大幅升值。而随着宽窄巷子等一系列文化旅游产品的打造,成都文化旅游发展集团资产也快速增长,2007年的1亿元资产在3年后涨了80倍。

    成都文化旅游发展集团董事长尹建华告诉记者,由于具备了物质层面的院落原貌和非物质层面的文化特色,宽窄巷子变成为最原汁原味成都味道的体现。

    除宽窄巷子外,成都还在尝试用不同的文化来打造城市名片,十一前开街的成都东区音乐公园,市民可以在那里免费感受各种专业音乐和设备,甚至还为音乐爱好者准备了一条通往明星的通路。在锦江剧场,由成都市资助,投资3000万元的川剧《传奇变脸秀》正在试演,传统表演和先进的声光技术相结合,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而从成都全市来看,各种不同类型的文化聚集,也让成都的文化产业迅猛增长。

    成都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川说,这几年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每年的增速达到20%左右,不管是营业收入还是增加值,都比国民经济的GDP增速高出3-4个百分点。

    二、山东台儿庄,资源型城市向文化产业城市的华丽转身

    在杭州和成都,无论是外来游人,还是本地市民,都能真切感受到文化的魅力,文化点石成金,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现在成都已把文化产业扶持资金从以往的15万元增加到了1000万元。对于文化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贡献,中央早就指出,对具有产业和市场潜力、具备经营条件的传统文化资源,要鼓励在国家政策支持下,运用市场和产业的手段进行保护、传承和发展,特别是和发展旅游业紧密结合,开发文化产品,拓展服务项目,在与产业和市场的结合中增强生机、焕发活力,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山东台儿庄,也通过对文化手段巧妙运用,初步实现了资源型城市向文化产业城市的转型。

    今年,在山东枣庄诞生了一个奇迹,仅仅建成40%的台儿庄古城,竟然吸引了200多万游客。

    历史上的台儿庄曾经是一座名城,明清时更是繁盛一方,被乾隆皇帝称为“天下第一庄 ”。但是这座美丽的古城却毁于1938年台儿庄大战的炮火。台儿庄大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也曾宣布要重建台儿庄古城,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最终成了镜花水月。2008年,在纪念台儿庄大战胜利七十周年的活动上,枣庄市正式宣布,启动台儿庄古城重建工作。3年过去了,当初投资的4亿元启动资金已经变成了153亿元的净资产,增值38倍;3年里,给当地创造了8万就业岗位;3年来,它还使枣庄市的民营经济活跃度,从倒数第一跃升为全省第二。

    走进台儿庄古城,依托2700年历史的大运河文化打造的北方水乡,让附近500公里范围内的游客实现了低成本的水乡游;独一无二的、70年前台儿庄大战留下的53处二战遗址让游客充满了民族自豪感;而根据历史照片和视频画面恢复的6600座八种风格的明清建筑仿佛让游客重新回到那个年代。古城内,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上百种手工工艺,都赋予它强烈的文化内涵。

    陈伟市长告诉记者,用巨资打造古城并不是头脑发热,一方面,中华民族抗击外辱的二战遗迹需要无条件保护。另一方面,巨资打造台儿庄古城,也是为了帮助14万市民完成就业,此外枣庄的支柱产业——煤炭,20年后将全部采完,到时还将有10万市民下岗。面对20多万的就业压力,台儿庄一方面要发展经济,另一方面要富民就业。

    权衡枣庄各种资源,出路最终锁定在文化旅游产业。首先枣庄叫停了将破坏全球最大二战遗迹的房地产项目,而对打造古城所需资金难题,枣庄也邀请5家煤炭企业各出10万吨煤入股,用换来的4亿元滚动开发台儿庄古城,当全国顶尖的30多支古建队伍精心打造的手工版古城初具规模后,规划的百种工艺、百座博物馆、百种业态开始进入。

    现在这座可以用放大镜看的手工版古城,丰富的建筑、文化形态,不仅让游客有了亲近历史的感觉,它也吸引了文汇报、远东出版社等文化单位投资入驻。那座460万元建成的万家大院,在以每年60万元的租金租给客商后,客商又投入1000万元进行装修,每年的盈利达到200多万元。伴随着大量游客的到来,那里的资产也迅速升值。台儿庄古城管委会主任王广部告诉记者,去年的租金是2600块钱,前段时间整个拍卖的价格达到了每平方米三万块。

    随着土地升值,游客门票收入,文化企业的入驻,枣庄在没有一分钱投入、没有一分钱贷款的情况下,初步实现了由主要依赖煤炭向依靠文化产业的发展转型。而目前,在台儿庄古城还没有全部建成的情况下,200多万游客已经给当地经济带来巨大活力,会议、饭店、农家乐、出租车、文化产品、演出等产业都开始呈现出繁荣景象,就连这里的咸鸭蛋都卖到2元钱一个。百姓们也不再为煤炭资源即将枯竭而担心失业。

    三、文化与制造业联姻,化平凡为神奇

    对于文化和经济之间的关系,中央早就明确地指出,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文化产业具有优结构、扩消费、增就业、促跨越、可持续的独特优势和突出特点。从目前总需求与总供给平衡关系上来看,很多产业都出现产能过剩的问题,文化产业是少数几个总供给还远远不能满足总需求的朝阳产业之一,抓住了文化产业,就抓住了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积极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休闲、制造、电信、交通、房地产等产业相融合,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现代服务业的支柱产业。文化可以结合旅游、休闲、旧城区改造,甚至是帮助资源型城市转型等,那么文化和制造业又是如何融合,化平凡为神奇呢?

    济南广发科技有限公司今年新推出了一项新型技术,名为月光冰晶画。美轮美奂的图画色彩斑斓、惟妙惟肖,仔细观看,才能发觉这些画被画在玻璃上面,从不同的角度看视觉效果各不相同,甚至可以实现3D、夜光、十字绣等不同效果。它采用一种新型光理材料,吸光只需要两个小时,而放光可以达到12到20个小时。在自然光关闭以后,可以发出淡淡的月光。

    济南广发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总监石玉介绍说,冰晶画实际采用的都是普通玻璃,而经过加工后立刻能增值十几倍甚至上百倍。为了达到冰晶的效果,他们为此钻研了十几年。

    石玉说,当地民间历来也有着写字、画画的传统,广发科技前身也是家乡镇企业,原来从事的也就是制作标牌,印务,在寻找市场的过程中,他们想到了把民间传统和制造业相结合,并投入力量进行了研发。

    这种冰晶画,不仅美观实用,更安全防爆。山东建筑大学教授郑忠才曾考察过冰晶画的生产和制造,他认为,扎根创意文化领域,特别是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并不断的创新,是中国传统制造业谋求发展与突破的出路之一。

    山东建筑大学教授郑忠才说,现在的社会物质生活已经比较丰富了,但是相对欠缺的是精神文化生活。冰晶画给大家带来一种时尚的享受,传统的文化元素与我国的制造玻璃相结合,一定程度满足了大家精神生活上的需求,同时也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现在,广发科技已经成为当地的“青年创业项目孵化基地”、“大学生创业推荐项目”,广发不仅面向全国的创业投资者提供技术的整项目输出服务,而且还走出了国门,在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欧美、非洲等及国家和地区安家落户。

    统计显示,2010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达到11052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75%,2004至2008年间,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年均增长23.3%,高于同期现价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近5%。2008至2010年间,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年均增长24.2%,继续较大幅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广发公司所在的济南市也陆续出台了《关于建设文化强市、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意见》等政策文件,采取贴息、补助、奖励和股权投资等方式扶持文化创意企业或项目发展。

    四、文化嫁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块普通的玻璃,和传统文化、现代科技相结后,光辉璀璨,身价百倍,让我们看到了文化产业的勃勃生机。文化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为生活服务,又为生产服务。因此,抓住了文化产业,就抓住了调整供给结构的突破口,就从总供给方面进一步优化了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能源、环境等瓶颈制约越来越突出,而文化产业的一大特点是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是受资源、能源、环境瓶颈制约不大的新兴产业之一,最能够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是典型的低碳经济、绿色经济。文化加快了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结合的步伐,一些已经具备较高知名度的企业,也把与文化嫁接做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加以精心培育。

    晚上七点多,在山东省青岛市登州路,街道两旁的餐厅酒馆早已被霓虹点亮。记者发现,虽然十月份天气已经变凉了,但街上的大排档里,喝啤酒的人还是很多,而且都是特意赶来的。

    青岛市登州路,是青岛啤酒百年老厂的发源地,现在的青岛啤酒一厂也在这条路上。2005年,青岛市政府和啤酒厂联合把登州路打造成了啤酒街。百年老厂的文化和刚出厂就能到餐桌的新鲜啤酒结合在一起,一下子吸引了150多家餐馆进驻啤酒街。

    仅这条啤酒街,每年就接待游客二百万人次,销售收入近七千万元,除了新鲜啤酒的优势,文化氛围更是这里的卖点。第二天一早,记者再次走访登州路,在青岛啤酒百年原址上修建的啤酒博物馆里,记者见到了青岛啤酒文化公司的副总经理朱军海,他拿着一个罐子,检查里面的麦粒。那些麦粒是给游客品尝的,不能有一点马虎,客人能够从体验酿酒的麦粒的口感上,最直观的感受到青岛啤酒的品质。啤酒博物馆让游客尝原料,看生产作坊,就是从文化上精神上,建立信任感,带动啤酒消费。

    为了打好文化牌,青岛啤酒2003年成立了独立的文化公司,博物馆年收入从2003年建馆时的100万,提高到3000多万。而围绕博物馆而建的啤酒街,以及每年夏季的啤酒节,不仅把青岛啤酒的销售链条拉得更长,也对整个青岛市的经济起到了巨大的拉动作用。

    青岛市啤酒节办公室首席顾问林醒愚告诉记者,根据估算,每年啤酒节对青岛经济的拉动是40多个亿。而这个关键点就在于一拍即合。因为有青岛啤酒这样一个百年的品牌,把企业文化、产品文化、商业文化、城市文化非常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

    半小时观察:深刻认识文化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

    文化既直接贡献于经济增长,又对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现代世界经济发展表明,发达程度越高,文化产业支柱性作用就越明显,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就越大。随着科技进步和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文化已渗透到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历史、传统、民俗等文化资源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创意、设计、构思等文化创新日益成为价值创造的重要支点,品牌、形象、信誉等文化形态的无形资产日益成为市场竞争的关键所在。只有当文化表现出比物质和货币资本更强大力量的时候,当经济具有更多文化含量的时候,经济发展才能进入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才能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热词:

  • 聚焦文化改革发展
  • 寻找文化点石成金的秘密
  • 20111027
  • 经济半小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