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红周刊(博客,微博)》特约作者 彭肇建
市场终于迎来了一波像样点儿的反弹。要不然一天一个新低,逼得很多人都转行了。不过这轮熊市下来,感觉和2001~2005年完全不同。那四年感觉被政策欺负了,而这波熊市感觉就是被券商和基金给忽悠了。现在券商的服务越来越到位,什么短信、邮件、电话视频会议、联合调研、策略研讨会,服务都用尽了。可熊市一来,什么都不灵了,策略不断改口,原来看多的现在都看空。
而对于私募来讲,最“坑爹”的就是受歧视。很多券商的调研对私募待遇极差。如果调研人多,就直接用括号注明“本地调研由于人数限制,只接待公募基金和保险公司客户”。说白了,就是闲小私募分仓少。就连不少上市公司也看见小私募也是爱答不理、敷衍了事。因为上市公司很明白,一个小私募撑死买个几千万股,规模小的才买个几百万股。毕竟像徐翔、罗伟广、刘明达这样规模大到几十亿的私募没几个。
如果拉一个特别熟悉的公募,跟人家混调研,也会被别人不齿。现在连新股询价都要验证身份,更别说经常蹭调研了。还是自己搞个平台吧。于是我们一堆哥们自己投资了一个网站,吸引了不少上市公司、行业人士、公务员等各种背景的股民,当然也有一些券商、基金的研究员来探消息、试深浅,效果却意想不到的好。
也许有人会说,让一些门外汉做调研不正规,可我一直不这么认为。为什么一定要装着写正式报告才是研究员呢?专注你熟悉的领域,看清公司的本质才是王道。财务预测的那些东西,看看基础就行,财务上大的纰漏,明显关联交易很简单就看出来了。能把企业看透,一年看明白1~2家上市公司,就是很好的草根研究员。
这一年下来,我们前前后后去了不少上市公司,也出了很多调研纪要,是挖到了几只不错的牛股战胜市场不少。
就这样,这波熊市我们活下来了。古语说:自助者天助。靠券商,靠消息,都不如自己搞,自己看实在,最终完成决策,是买还是不买,都是自己的钱,就像自己做的饭,不会放地沟油,炒股票也一样,自己研究透的,才可以获得长期稳定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