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股市为“调结构”承担成本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11日 10:0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信息时报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内忧渐渐缓和,外患却急转直下。欧债危机消停了一段时间之后,又突然恶化。表面上看,欧洲政治体制决定了他们决策效率的低下,实质上则是传统上纨绔惯了的债务人因不愿改变哪怕一丁点的纨绔习惯而将解决危机的时机一拖再拖,终至于多米诺骨牌效应出现,连意大利也濒临于既倒,法国则可能成为下一个陷入危机的国家。欧元再度面临万丈深渊,最直接的冲击是股市暴跌、国债利率飙升,欧洲举债进入恶性循环阶段。

  昨日A股一早虽大幅低开回应隔夜欧美股市的暴跌,但整体上还是按照固有的节奏在调整,不过尾市的扩大跌幅则让整个形态又出现了“危机”:沪指不仅60日均线再度岌岌可危,从2307点反弹以来的上升趋势线也已经被击穿。短线走势再度向投资者敲响警钟。

  而仔细分析,内忧虽然有所缓和,但其实还是异常脆弱。这主要在于CPI的回落虽然表明宏调“拐点”基本成真,但经济调结构能否成功,还须时间观察。一旦新产业不能得到有效发展,房地产调控又过度强硬,则可能导致经济步入衰退阶段。而就目前情况看,调结构的成本大部分正落在股市的肩上,这也许就是为何IPO制度备受市场诟病却死活无法停下来整顿一下的主要原因。中小企业不少正代表国家产业扶持的新方向,他们的排队上市,也正是国家产业政策的一种落实。但这样一来,股市不仅要继续为国企解困,又要为经济调结构出力,任务之重,可想而知。

  说真的,股市不应该害怕融资,投资者似乎也不应该害怕被融资,因为这本来就是股市主要功能之一。但为何A股市场中的投资者大多却对此异常敏感?此前我们已经零零碎碎进行了分析,比如市场化的问题。在市场诚信尚未有效建立的情况下,现在所谓的市场化实际上是伪市场化,审批制不改,发审委有权无责,承销商和上市公司沆瀣一气,包装过度甚至伪装上市,虽祸害市场且坑人无数却找不到谁来负责。还有融资后的监管,至今通过融资将企业做成功的、做强的似乎较为少见,为什么?资金使用毫无效率可言,胡乱投资的投资饥渴症一直没有大的改观,这一点已毋庸赘述。

  周三证监会有关负责人出面解答四大市场热点问题,此举被市场人士认为是特大利好,因为看到了这些问题解决的希望。但实际上,这些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市场的热点问题。谓予不信,投资者不妨翻开10年前的股市大讨论史料看看。

  笔者对于市场化的理解可以说简单到“傻”:如果哪一天,上市公司融资或者再融资有了成本观念,对股权十分珍惜,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急吼吼地赶着圈钱,给人一旦钱不到手公司将揭不开锅的感觉。或者像成熟市场一样,见市场太低迷就选择延期。那么,这市场化就应该不是名义的了。

  

热词:

  • 股市暴跌
  • 沪指
  • 投资者
  • 短线走势
  • 拐点
  • 纨绔
  • 上市公司
  • 成本
  • 发审委
  • 圈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