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温淑萍 实习记者 曾佑蕊中药材在经历了近四年价格牛市后,终于获得了同其他农产品一样的政策地位。
本报获悉,国家药监局、中医药管理局和发改委等部门正在酝酿对中药材的一揽子扶持计划,包括组织中药材的种植和采挖,建立新流通体系以及加强销售环节的监管等。新计划将仿效国家对农产品的部分政策,主要考虑中药材的供需平衡对接,拟建设电子商务平台以鼓励制药企业与药农点对点销售,同时严防游资炒作。
中医药管理局人士告诉本报,通过一条龙的细致疏导,国家希望促使这个利益链条上药农、制药企业和中间商三方利益逐渐趋于平衡,上述新措施将在明年开始实施。
药农利润趋薄
国家药监局人士对本报表示,近年来中药材价格上涨的同时,种植方面的人工成本也在升高,药农的利润越来越薄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以“红花”作例,目前一亩地能产10公斤红花,一公斤红花的采摘费需要60元,卖给中间商的价格最高时是一公斤83元,药农一公斤获得的中间差价是23元,也就是说10公斤获得的价差是230元。
但这230元中,还包括了种种费用,“2000年之前,一公斤采摘费是8元,那时找工人很容易。现在虽然涨到60元,还是很难找到工人。”在南方从事中药材种植的陈姓药农介绍,红花4个月为一个成熟期,从播种开始就四处打听找采摘的工人,联系好工人后还要开车到家里去接,接到采摘园区后,另外安排好吃、住,采摘结束后,还得给工人们买好回程的车票。“以前是工人主动找我们,来回的路费自己负责,吃、住有时也是工人们自理。现在是上门求人家干活,吃的不好还不行,睡也要席梦思床垫,工人们的要求可高了。”这位药农表示,现在的工人雇不起。因为,除去这些成本外,还有养殖红花的水电费,这样算下来最好时利润3%多一点,有时持平算白劳作了。
据了解,今年,由于中药材种植、采挖、加工、运输等环节费用逐年上升,药材生产成本大幅提高,云南省三七的生产成本由2008年前的每亩1万元,上升到了现在的每亩3万元。红花、五味子、枸杞等采摘,雇工费高达一天80到100元,某些年份出现红花、五味子该采收时无人采的局面。“如果这种情况再继续,药农就不会再种植。如果不种植,将引起用药市场的恐慌。”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主任龙兴超对本报表示。
价格过山车
上世纪90年代到2007年,国内中药材价格一直波澜不惊,真正的波动周期自2007年开始。
当年初,国内部分生产资料和消费品价格不断上涨,而在中药材市场,当归首先拉开涨价的序幕,并引领西北药材党参、黄芪、黄芩、大黄、茵陈等价格全线上涨。到了下半年,大部分中药材的价格却江河急转,过山车行情随即出现。
不过,相比近两年的价格走势,2007年的那波行情算不上什么。据中药材天地网监测数据显示,2007年1月太子参价格不过22.3元/公斤,到2011年6月其查询价已达到250元/公斤,涨幅高达1021.08%。
到2010年底,全国537个中药材品种中,超过八成的药材价格上涨,平均涨幅达109%。
今年5月份,中药材的炒作几乎是一个高度。当时从煤炭、股市撤出的资金闲置,部分商人发现囤积、倒卖中药材可以赚取高利润,于是大笔资金进入中药材市场。使得16个中药材品种的涨幅瞬时高达300%,31个品种涨幅达180%左右,85个品种涨幅在51%到100%之间。
由于价格的高涨,使得制药企业赔本生产,中成药质量下降,甚至有些药企停止生产中成药,造成市场恐慌。但与2007年相似的情况同样发生在下半年,涨幅在2011年6月份画上句号,价格开始像过山车一样徒然直下。据北京中药材协会人士介绍,10月份的价格波动比前几个月还要明显,195个品种出现不同幅度的下降,占到了品种总量的36%。
关于价格急转直下的原因,部分中药材市场内人士认为,是受宏观经济的影响,资金偏紧,游资炒作力度减弱导致的。
龙兴超则认为,是市场周期性的调整。因为中药材价格已经连续上行了几年,就市场周期性分析,必然出现价格回调。事实上,还有另外一个因素,由于前两年药材价格暴涨,药农纷纷扩大种植面积,导致家种药材数量大幅增长,至2011年秋季药材产新,加上厂家原有库存有待消化,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也成了促使价格下跌的因素。“被炒高的部分理性回归了,但药农的利润还是没有新的分配。”药监局人士表示,未来亦可能采用制药企业与药农点对点的模式,中间商只能赚取运输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