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广东调查天价药
天价药调查
业内人士披露,新药和特效药最暴利,十几元出厂招标后变成200多元
■统筹:新快报记者 王华平 李咏祁
■采写:新快报记者 郑雁虹 张国锋 李斯璐 李佳文 李咏祁 邹柳洲 陈荣炎 叶毅贤 戴晓晓 李海强 周龙凤
新快报记者经过数日采访调查发现,在广东的深圳、东莞等地,均有售多种央视曝光的天价药,其中一款山东圣鲁制药生产的葡醛酸钠注射液,同厂同规格之下,价格竟是央视曝光价的10倍,利润更高达9137.5%。广州各大医院在售的多种同名药物,也与央视曝光的天价相差无几。据在广东从事多年的一名医药代表告诉记者,事实上,利润更高的是一些拥有专利的“新特药”,往往监管部门制定的招标价就是生产价的数十倍之多。而普通的药物在经过医药公司“公关”定价专家和相关部门之后,也能大大提高药品的招标价,进而牟取暴利。
广州
同名药贵过央视曝光价
根据央视曝光的“天价”利润,近日新快报记者走访了广州多家三甲大医院。诸如克林霉素磷酸酯粉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等,是医院的常用普通药物,不少医院的药品目录均有库存。走访过程中,尽管没有发现被曝光的品牌,但拿部分相同药名、相同规格的药物进行对比,广州的价格比央视调查的价格要贵。
以山东罗欣药业奥美拉唑肠溶胶囊为例,央视曝光的出厂价为1.6元,中标价为14.9元,零售价为17.14元。在广州,记者并未找出相同厂家的产品,但几乎每家医院都有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在海珠区一家省级三甲医院,记者发现产自广州永信药业有限公司、规格为20mg*14/盒的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的药物每片零售价1.95元,每盒标价为27.26元,比央视曝光的还贵。
另外,央视曝光的山东鲁抗辰欣药业的0.6g克林霉素磷酸酯粉针,出厂价2.7元,中标价23元,零售价26.8元,利润高达892%。记者尽管没发现广州医院有售该牌子的克林霉素磷酸酯粉针,但一款产自浙江九旭药业有限公司、同规格的克林霉素磷酸酯粉针,每支零售价高达26.2元,仅比曝光药品便宜0.6元。
广州医院所售的药物无出厂价对比,暂未能显示出厂价与零售价之间的利润差距。记者咨询过多家医院的药房工作人员,对方均表示:“医院采购药物时,一般通过广东‘阳光采购’的药物目录选择药物,而该目录上的中标价是全省统一的,医院购进后,在中标价基础上加成15%进行销售,只要不超出政府规定的最高零售价即可,符合相关规定。”
深圳
一注射液是央视曝光价10倍
近日,新快报记者携带央视曝光的天价药名单走访了包括深圳市人民医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南山医院等数家知名三甲医院,以及三家社区医院。在三甲医院,记者发现了包括“注射用辅酶A”、“葡醛酸钠注射液”和“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在内的三种的药品,同一厂家同一规格之下,其价格与央视曝光相比差距不大。其中山东圣鲁制药生产的葡醛酸钠注射液,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竟高达7.39元一支,是央视曝光零售价的10倍之多,而其生产价只为0.08元,其利润高达9137.5%。
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新快报记者找到了产自天津生物化学制药公司的“注射用辅酶A”,以及产自山东圣鲁制药厂的“葡醛酸钠注射液”,这两种药品就在央视本次曝光的药品行列当中。记者通过该系统查询发现,产自山东圣鲁制药厂的“葡醛酸钠注射液”零售价格为7.39元,与央视曝光的售价相比,价格高出约十倍,利润高达9137.5%,是央视曝光的产自山东鲁抗辰欣药业的“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的2000%利润4倍多!
东莞
称是进口药 价格高10倍
记者走访了东莞市多个医院、药房发现,一种名为奥美拉唑肠溶胶囊(以下简称“奥美拉唑”)的产品,存在同厂药品价格不同的现象,有的标榜进口的奥美拉唑与其他同名药品价格相差10余倍。
而在南城区人民医院,新快报记者借胃炎为由让主诊医生开了一瓶国内生产的奥美拉唑(20mg,14粒),价格达到27.30元,是药房价格的210%。记者还来到属民营三甲的东莞康华医院,同样借胃炎请主诊医生开一瓶奥美拉唑,但医生以院内不卖国产品牌药物为由,坚持开了一瓶据称是进口牌子的奥美胶囊(20mg,14粒),价格高达177.16元,是药房购买同类药品的1360%。
在广东省东莞市医药公司,记者发现央视曝光的山东圣鲁制药生产的葡萄酸钠注射液(0.133g:2ml)售价为7元/盒,每盒有10支,折合0.70元/支。据该工作人员现场查询后,该药品东莞中标价为6.43元/盒,折合0.643元/支。而据央视报道,该药品出厂价仅为0.08元/支,中间利润率达700%以上。
广东省东莞市医药公司销售部张女士现场告诉记者,央视曝光的海南通用同盟药业出产的300万单位的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在东莞中标价为17.74元/支,低于央视曝光的价格24.47元。
医药代表
出厂十几元到医院两三百
在央视曝光“天价药”的幕后黑幕之后,新快报记者走访了多个医疗机构,据一名从事医药代表工作多年的专业人士告诉记者,事实上,在药品行业,出厂10多元的药品到了医院,往往就能卖两三百元,这已经不是“秘密”。据他表示,最为暴利的还不是普通药品,而是一些新药和特效药。如某个拥有国外专利机构认证的胰岛素注射液,生产价格仅有十几元,但经过招标程序之后,其价格就变成了200多元。
该医药代表人士表示,一般情况下,药品要卖高价首先是得将招标价“弄”高,而这个弄高的过程无非就是“公关”,要打通关系。“首先要知道审定招标价的专家是谁,要打通关系。”该人士称,有专利的新特药一般是由厂家直接公关,把招标价弄高之后再给医药公司分销;而一些普通药,则是由生产厂家全权承包给医药公司进行销售。“假如没有专利,大家都能生产,就只能靠关系把中标价抬高一点。每年都有一次定价,定价的专家不可能不知道这些药品的价格,定价越高,收的好处就会越多!”
据该医药代表称,现在很多的公司都会有的公关团队,为其代理的药品进行公关。一般情况下来产,几毛钱的药是不可能卖到10多元的,除非是他们跟定价的专家特别熟,或者是公关团队特别强大。
医院对中标药采购无法砍价
据了解,2007年,广东省实行在医药采购平台上对入围的药品进行网上采购。由广东省医药平台统一组织专家,投标的药品进行多次竞价、议价后才能入围。2009年起,广东省调整为原则上以两年为一个周期,组织一次药品遴选,各地市医疗机构通过网上统一平台遴选所需药品;为期一年后再进行调整,所有品种重新报名、报价后,组织专家对报价不高于上年入围价(含重点监控品种)的品种进行评定,以投票方式确定是否接受生产商报价,根据票数是否过半决定直接入围还是进入竞价或议价流程。
据悉,每次广东省组织开展药品遴选时,各医疗机构支委会随机抽调内部的专家组成员,通过网上统一平台遴选药品,但只能默认已经经过网上统一平台的中标价,不能再次砍价,对于招标过程各环节的遴选、竞价情况也无从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