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消费调查频道 >

高药价病在“潜规则”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21日 10:13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黑龙江晨报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出厂价仅为0.6元左右的药品,在一些地方的中标价超过11块钱,医院的零售价都超过12块钱,也就是说,这种药品从出厂到医院中间利润都超过了2000%。

  电话采访

  没有正面回答

  对于记者的电话采访“克林霉素磷酸脂注射液招标价是多少钱?”各地的药品招标办工作人员给出了如下回答。

  上海市药品招标办:招标价我们工作组不知道,因为早就发出去了,我们都看不到了。

  天津市药品集中采购招标中心:现在好多人在打电话问,各个方面都在问这个问题,如果光是电话说我怕说不清楚。

  黑龙江省药品采购中心:电话里核实不了你的身份,你如果有需要的话,以媒体的身份来找我们相关部门核实,好不好。

  在此前长达一年的调查中记者发现,一些常用的药品中标价比出厂价高很多,记者随机选取了20种常用药品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这些药品从出厂到医院中间利润都超过了500%。海南通用同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出厂价为每瓶3元钱,而中标价为24.47元,在医院的零售价为28.14元,中间利润超过800%;扬州市星斗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甲砜霉素胶囊,出厂价为每盒3元钱,而中标价为40.38元,在医院的零售价为46.44元,中间利润超过1400%。

  按照我国现行的药品集中招标办法,所有公立医疗机构使用的药品必须实行竞价采购,价格由当地的省级药品集中采购管理办公室审定公布。这个审定公布的价格叫作中标价,而中标价是医院采购药品的最高限价。同时,医院实行的是药品加成政策,每一种药都可以在进价的基础上加价15%卖给患者。

  那么,备受社会各界质疑的药品中标价究竟是如何制定出来的呢?一家药厂的负责人透露,整个药品投标和定价的工作并不是由药厂来运作的,而是由专业的医药代理公司负责操作。

  记者调查

  潜规则促高价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家公司生产的一种治疗妇科病的常用药出厂价为7元,而中标价却高达56元。医院零售价是64.4元,中间利润超过了800%。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出厂价只有7元钱的药,中标价之所以能定到56元,是因为遵循了所谓的“潜规则”。

  某药厂负责人:去竞标以后,医药公司要挣多少个点,完了再医院要扣多少个点,给大夫又多少个点,最后人家是多少钱,它这是扣点,是八零扣是几零扣都是有算数的,就是一个行业规定似的。

  记者:从7块钱到56这中间有49块钱,那这49块钱跟你们没有关系?

  某药厂负责人:没有关系。

  记者:那都谁挣了呢?

  某药厂负责人:医药代表、医药公司,还有医院再一个就是医生。

  在药品中间利润分配过程中,医药代理公司、医院、医生等各个环节的分配比例基本是固定的,只有抬高中标价,从而抬高中间利润,各个环节才能从中获得更大的利益。因此,这些药品的中标价比出厂价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药品招投标管理部门一直没有对药品中标价到底是如何制定的作出回应。与此同时,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药品中标价和医院零售价比出厂价高出几倍,甚至十几、二十倍的现象并非个例。国家出台药品招投标制度的初衷是为了抑制药价虚高,减轻患者负担,却被一些利益团体利用,成为推高药价的幕后黑手。

  专家说法

  调整加成政策

  从2001年开始我国全面推行药品集中招标。同时,为了遏制药品虚高定价,作为物价主管部门的发改委也为每一种药品都制定了最高零售价,并要求根据审定的中标价计算出来的医院零售价不得超过发改委制定的最高零售价。然而,不少药品的中标价比出厂价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但是根据这样的中标价计算出来的医院零售价依然低于发改委公布的最高零售价。业内专家告诉我们,药品的最高零售价在业内被称为“天花板价”,目的就是为了限制药价,防止药价虚高,但是现实情况是这个被称为“天花板价”的药品最高零售价与出厂价相比定的更是高得离谱。以山东方明药业生产的2毫升20毫克的盐酸奈福泮注射液为例,出厂价为每支0.32元,最高零售价被定35.9元。

  专家指出,解决药价虚高,除了要整治药品招投标中的种种乱象,还应当对药品加成政策进行调整。据了解,目前二甲以上的公立医院必须按照中标价采购药品,购进药品后再加成15%卖给患者。因此,医院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往往偏爱采购中标价高的药品。

  针对医院所售药品加价15%政策,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新医改政策研究专家顾昕认为应当尽快调整,“老百姓花12.65元吃这个药,假如政府解除15%的那种管制,让医疗机构拥有自主权,它们可以到市场去挖掘这种便宜的进货渠道,它的出厂价只有1元钱,市场上肯定有3元钱的进货渠道,假定它们按3元进货,政府不管它加价多少,就算它翻一倍加价请问是多少呢?它赚了3元是不是?医疗机构最后卖出的价格是6元,请问我们老百姓受益没有?我们节省了6.5元,医保基金受益了没有?也节省了6.5元,请问我们医疗机构受益了吗?它本来是赚1.65元,现在它这个药赚了3元。皆大欢喜了,请问我们政府的有关部门为什么要做那种管制呢?

热词:

  • 潜规则
  • 药价虚高
  • 甲砜霉素
  • 药品加价
  • 药品集中采购招标
  • 磷酸脂
  • 天花板价
  • 克林霉素
  • 医疗机构
  • 患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