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摘要:
英博在今年1月23日宣布以58.86亿元收购福建一间名为雪津的啤酒厂时,曾引起市场极大轰动。58.86亿元是雪津去年净资产10倍之多。
“天价”迅速成为这起收购的代名词。对于天价之说,英博却不以为然。“这个价格
根本不贵,仅相当于雪津息税前利润及折旧(EBITDA)的13倍。”英博的上述高层说,“据我们了解,进入第二轮的喜力也开出了相近的价格”。
战略
“每年都至少有两家以上的中国企业上门要求我们并购,基本都被我们婉拒了。”英博的一位内部人士说。这里面就有哈啤。
2004年,AB和SAB大闹哈啤。据知情人士透露,SAB与英博亚太高层熟稔,当时力邀英博参与并购,除了提价因素外,SAB也试图将英博引入东北市场。但均被英博委婉拒绝。英博的高层说,英博战略定位于东南沿海,其业务范围将不涉足北方。英博2004年在温州召开全球董事会时,就曾戏言啤酒业得浙江者得天下。
哈啤后来被AB以51亿港元如愿以偿揽入怀中。而SAB也借此获得8000万美金利润。哈啤年产在100万吨,而偏居福建一隅的雪津啤酒,年产仅90万吨,却在近年间被投资者踏破门槛。
“一开始雪津对英博不理不睬。”一位知情人说,“福建省最初并不打算卖雪津”。直到2005年8月31日,雪津被挂上福建省产权交易所面向全球选择战略合作伙伴时,英博们才走上前台。华润雪花啤酒、燕京、荷兰喜力、AB,成为英博的同行者。
除了谈判,还有一个目的是秘密调研。“当时公司要求营销部门到闽南调研雪津的市场情况。”英博的一位内部人士说,“调研的全过程和雪津的谈判完全隔离”。
据接近英博高层的人士称,对雪津的秘密调研让英博喜出望外。“雪津在福建的高端品牌占据绝对控制地位,大约有60%。而在福建全省,市场占有率在45%。我们是走访零售商、餐饮和小区专卖店等多种方式完成调研的。”英博高层后来这样解释对雪津的情有独衷。
“收购雪津之前,我们在广东、浙江、湖南、湖北都有啤酒厂,唯独福建——将广东和浙江相连,打通东南沿海地域的省份没有。”该高层说,“因而对雪津的收购更多意义上是战略并购”。
据知晓谈判的人士透露说,在第一轮谈判中,各方所报价格在40亿元左右。而到了第二轮,则一路飙升到60亿元。
各路好手中,仅喜力和英博进入最后的第二轮谈判。
知情人士对本报记者说,雪津之所以做出如此选择,与AB等公司强调公司控制权有关。根据过往做法,AB并购之后,往往对被收购方管理层进行清洗,这是雪津管理层难以接受的。
“雪津一路走来,管理层的能力无需质疑。”英博的一位高层说,“英博善于整合并购企业,基本不会更换管理层”。
英博在2004年收购马来西亚金狮在国内的啤酒厂时,也基本沿用了此前的管理团队。
据称,喜力后来也报出了相近、但略低于英博的价格。最终,英博如愿。
现金流
除战略之外,英博考虑更多的则是雪津的现金流和估值。
从重啤、青啤年初涨幅行情中获利的基金经理们相信,英博的收购刺激了中国啤酒行业的重新估值。原有的市盈率、净资产指标在海外投资者看来变得不再重要。
中金公司投行部的一位高层在分析时下几个海外并购案例时说,海外投资者更看重的是公司的估值。国内倚重的净资产指标,实质是市净率,一般是在股市向下时才会考虑。“市盈率也如此,海外投资人并不倚重。更看重估值,参照可比公司的交易,可比参数,另外还要考虑控股权溢价以及战略并购等因素”。英博对雪津的并购,尽管从财务数据看,是雪津净资产的10多倍,但其仅为静态指标。英博高层则解释说,5个多亿的净资产并未包括雪津啤酒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