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从年初遍地开花的用工荒,到4月份开始席卷全国并贯穿全年的电荒,到油价下调后随处可见的柴油荒,再到令大批中小企业甚至地方政府慌神的钱荒……2011年,“荒”几乎从未从老百姓的视野和报章杂志显要位置撤出过。
当这些现象重重叠加,人们无法淡定:难道生活依赖的各种资源已近枯竭?“荒”时代正式到来?在13亿人口大国,莫非连“人”也不够用了?
然而,这些现象的另一面却是:电荒席卷各地之时,众多火电企业却因煤价持续高位运行、煤电价格矛盾突出而选择停机或者开机率不足;与柴油零售紧张相伴,有民营加油站抱怨,垄断大油企“限量”“停批”导致断供;中小企业遭遇“钱荒”之时,大企业及投资领域资金却十分充裕,此外,央行数据显示个人存款总额超34万亿元,百姓理财热情高涨却苦于投资选择太少。
看来,这许多“荒”,并非绝对的“荒”。
从近年来的媒体报道不难发现,自2004年以来,“电荒”“油荒”几乎每年都会出现,不仅各种现象、危害相仿,连专家给出的对策建议都惊人一致。 因此,总是走不出“电荒”“油荒”的怪圈,实在令人诧异。而人们最担心的恰恰是,“荒”的恐怕不仅仅是资源,而是有关方面解决问题的愿望、诚意和勇气。
临近年末,“荒”声依然不绝于耳。知名经济学者、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指出,“只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滞后、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持续,价格、利率等各种机制没有理顺,‘荒’就仍会大范围重现。”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