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股票 >

最惊魂第50周 连环暴涨暴跌为什么?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05日 07:5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理财周报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理财周报记者 张静 熊婷婷 刘梦/文

  11月30日,沪市跌78.98点,跌幅3.17%,盘中触及2319的历史低点。

  12月1日,沪市涨53.45点,涨幅2.29%。

  12月2日,沪市涨26.2点,跌幅1.10%。

  在月末月头交接的两天里,A股上演了可谓惊心动魄的乾坤大挪移。

  相信很多投资者手机都在短短几个小时内被截然不同的建议轰炸了一遍。

  正如我接收到的信息则从11月30日下午的“操作上谨慎,勿盲目抄底”变成了12月1日早上的“建议持股或加仓参与反弹”。

  戏剧化的一天。

  然而A股在这朝夕之间究竟发生了些什么变更,这篇文章就将尝试从多个角度,以更加冷静和动态的分析来解构A股的内外变化。

  B股不鸣则已,一鸣就是暴跌

  首先来看看30日暴跌的导火索——B股。11月30日的A股的暴跌之前,是B股的集体暴动。

  B股的存在因为国际板的呼之欲出而地位岌岌可危。其实平常低调的B股自2011年以来已经上演了4次的类似暴跌事件。

  2011年4月2日,B股指数(000003)下跌5.33%,成交额11.2亿元。

  2011年6月9日,B股指数自午后杀跌,收盘暴跌了7.9%。成交额为7.32亿元。

  这两次暴跌被称为“断崖式”暴跌,事出缘由就是国际板即将推出的消息。紧接着的8月8日,再次暴跌6.12%,然后就是刚刚过去的11月30日,下跌6.13%。

  B股的暴跌最直接的原因被解析为高盛提前唱空的后果。根据外媒的报道,高盛在11月28日向主要客户发送电子邮件,建议投资者停止对在香港上市的大陆公司股票继续投资。并表示随着越来越多不利因素出现,“中国经济前景正面临巨大挑战”。而且“此前的预期主要是建立在中国通货膨胀形势缓和的基础之上的,不过现在看来随着房地产市场不确定性因素越来越多,中国宏观经济政策面临更多挑战。考虑到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香港红筹股已经不再有吸引力。”

  从全年来看,相对沪市今年以来到12月1日收盘,沪市跌幅15%,而B股指数累计下跌了24%。

  对于几乎每次B股的暴跌都传出高盛的唱空来看,外资对中国投资市场的谨慎度越来越高。与A股的交易量相比,B股要小得多,11月30日暴跌当天的成交额为5.11亿元,而前一天的成交额仅为1.51亿元。不活跃、成交量小的B股有时全天的成交额甚至比不上某宗大宗交易的成交额。

  作为为外资投资中国市场而存在的B股自然会因为国际板的推出而地位岌岌可危。

  当然,一方面是国际板将可能取代B股的可能,另一方面则是投资中国概念对外资吸引力的下降。从B股的走势和中国概念股在美国股市被抛售中可略窥一二。

  虽然B股历来被称为价值洼地,但如今面对国际板的威胁和外资的撤离,未来走势依然不明朗,不足10亿的成交额下暴涨暴跌太容易被资金撬动。

  公募基金看暴跌

  11月30日的沪市指数下跌了3.27%,跌幅为近四个月以来的最大。最直接的原因则是B股断崖式的暴跌。

  对于这样“出乎市场大多数”的下跌,各种原因传言满天飞。

  南方基金就在收盘后表示主要导火索为市场传言国际板马上要走内部流程,技术方案对接和上市流程已拟定好。受国际板传闻影响,市场情绪受到打击,B股在上午率先下跌,12月份新股发行较多,也是打压市场情绪的一个原因。在11月PMI未公布前夕,彭博调查的16位经济学家的预期中值为49.8,结合之前发电量等数据,推断经济可能在11月已出现快速下滑的迹象。对短期内市场保持谨慎的态度,市场维持底部震荡的概率较大。一方面12月底到春节前资金面存在季节性紧张,外汇流出也会对市场流动性造成较大压力;另一方面,明年2月前,在没有找到资金来源之前,欧债问题将会反复扰动市场;第三,经济快速下滑刚刚开始,企业盈利预期还在不断下调之中,对于何时政策明确放松和经济见底,市场还未有明确的预期。

  广发基金也做出了同样的解释,并增加了“标普下调高盛、花旗、摩根士丹利等全球多家银行评级影响”这一点。

  上投摩根也表示国际板和高盛唱空只是催化剂,根本还是经济下行的基本面因素所致。

  “国际板传闻不是一次两次,在并没有什么明显进展的时候仅仅凭空穴来风的传闻就导致了B股的暴跌的话,只能说国际板传闻只是烟雾弹,而外资的撤离才是最后的推手。”深圳一私募人士表示。

  从A股内部的运行来看,2307点以来的反弹在2600下方压力较大,11月下旬以来的向下调整缓缓进行,暴跌前的市场缺乏热点,正是面临方向选择的时刻。B股的暴跌如临门一脚般助力A股选择了以暴跌的形式结束了缓步调整的节奏。

  市场情绪的蔓延几乎可用“不胫而走”来形容,暴跌后的市场情绪顿时陷入悲观之中,大幅下跌后需要缓冲,众多机构也因此给出观望的态度。

  下调准备金的天时地利

  然而观望的态度维持了不到一天,A股的节奏再因为“准备金率的下调”而打乱。11月30日晚7点,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2011年12月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是继上月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之后货币政策“微调预调”的又一举措。

  下调准备金率是政府货币政策放松的导向。自2307点以来的反弹基调就是基于对政策放松的预期。因而央行下调准备金率并不在市场预料之外。

  东方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冯玉明就指出下调准备金率是在预期之内的。从11月中旬当时的市场资金情况来看,如果外汇占款延续目前较低的增长趋势,则年末资金面仍可能更紧,准备金率就需要作出调整。

  银河证券潘向东表示,从政策意图看,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旨在缓解银行体系流动性偏紧的状况,为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预留出空间,从而为稳定经济增长提供“血液”。这也标志着,货币政策的关注点开始从“抑通胀”向“稳增长”转变。

  对于为何在这样的时刻下调,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表示,并不应该纠结于这个时点。各项指标符合了就应该下调,在预期之中。而市场认为的下调是因为A股的暴跌或者二级市场的表现等原因是不可能的,而且准备金率的下调导致银行宽松出来的流动性并不能直接流入股市中。

  上投摩根分析表示早于预期的这个时点反映出高层对于经济下滑的担忧,这与先前所提的宏观政策要提高预见性一致。另外由于11月30日是上个月的最后一天,可能由于11月份的信贷和贷款等金融数据并不理想。

  “这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举措主要是针对目前外汇占款快速下降带来的基础货币投放不足,其政策意图主要是为了流动性的平稳增长。这次存款准备金率的下降的幅度在市场的预期之内,但是时点确实超过了市场预期,但是否与当日大跌有关,尚没有严谨的逻辑关系,并且我们看到当日各国央行都在积极释放流动性。”国泰基金这样表示。

  从数据方面来看,11月新增信贷或低于市场预期,贷存比已严重制约当前银行的放贷能力。要使降准能够提高放贷能力必须满足“货币可以周转”的前提,但如果等到贷存比触及75%,货币已难以周转,届时即使降准亦无法提高放贷能力,故央行只好选择在贷存比触及75%之前下调准备金率。

  筑底过程仍将延续

  从国际板传闻,到证监会辟谣,到央行下调准备金率,A股在瞬间实现了筹码转换、预期变更。进入12月份,面对最后一个月的冲刺,又该如何应对?

  从11月初的反弹到回落,A股在2300到2500点之间的运转,你赚到钱了吗?对于众多的投资者来说,醒目踩对节奏跟随反弹,获得了收益,然而一个利空下来多杀多,前期获益尽吐。

  “此次下跌为众多利空因素共振所致,预计短期会继续小幅震荡调整。从估值角度来看应该不会空间太大,同时市场已经跌到了前期底部和汇金增持的前期位置,安全性较大。预计会在近期震荡筑底。受经济影响比较大的公司建议回避,非周期股可以逐渐关注起来。”国泰基金如是说。

  博时基金宏观策略部总经理魏凤春则仍然保持谨慎,他认为这次准备金的下调并不改变未来一段时间流动性仍然较紧的判断,该情况会持续到明年年中。

  从长远一点的周期来看,在大资金开始布局2012行情的时候,兴业全球基金投资总监王晓明表示对明年股市比较谨慎。

  “首先,近期股市反弹主要是因为市场流动性相对放松些,但是对未来流动性情况的预期则难以判断。货币政策总体维持稳健,货币政策微调过程是逐步的(如先进行定向准备金率调整再过渡到信贷放松),是个缓慢过程,难以支持股市短期大幅反弹;其次,股市上涨缺少基本面的支持:今年2季度以来上市公司企业利润率增幅趋缓,三季度表现更明显,预计明年1季度会出现企业利润率增速的低点,因此,今年底明年初市场投资机会不大,明年不会有大的整体性机会,较好的反弹或最早可见于2013年。”王晓明这样表示。

热词:

  • 暴跌
  • B股
  • 广发基金
  • PMI
  • A股
  • 多杀多
  • 公募基金
  • 沪市
  • 资金面
  • 暴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