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如今,“100%纯天然美白”、“无化学成分添加”等类似的宣传语经常出现在化妆品广告中,很多消费者也认为“纯天然”就是完全无害,其实这是一个认识误区。
中国消费者协会11月初发布的《美白类美容护肤品消费指引》明确指出,凡是宣称纯天然植物成分的美白产品,均不符合基本的化妆品科学常识。很多打着“纯天然速效美白”的产品和服务,往往是商家的宣传噱头,消费者应谨慎选择。
近年来,我国化妆品消费市场急剧升温。国家统计局网站的数据显示,在限额以上企业(在零售业中,年商品销售总额500万元以上,从业人员60人以上的企业——编者注)中,今年前11个月的化妆品零售额已达992亿元,同比增长18.9%。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美容化妆品业商会会长马娅,在去年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中国化妆品产值已成亚洲第一位,世界第三位。我国已有化妆品生产企业4000余家,形成了超过3600亿元的化妆品产值。
然而,化妆品市场在蓬勃发展中,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据《中国经济周刊》4月19日报道,中国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董祝礼表示,去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涉及化妆品的投诉近万件,其中质量低劣成为化妆品投诉的主要问题,占投诉总量的六成。
董祝礼还在不久前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一些不负责任的化妆品企业和商家在销售时“玩概念”,甚至夸大宣传。普通化妆品往往被夸大成具有某种特效的产品。很多消费者因缺乏鉴别力而蒙受损失。
北京服装学院材料学院副教授龚研成认为,“纯天然”并不是没有化学品,也不代表无毒无害。宣称“纯天然”是广告宣传的一种策略。有些乳、膏状的护肤品可以是纯天然的,但彩妆不可避免要含有化学矿物质成分,比如一些金属氧化物。这些金属氧化物可能对皮肤有刺激,人长时间使用这类彩妆可能产生过敏等不良反应。实际上,很多化妆品中,“纯天然”的成分占比不到1%,当然,这也不代表化妆品不好。
龚研成建议,我们应由国家权威认证的第三方机构来对化妆品美白、祛斑等功效进行检测与认证,只有通过认证的产品才能宣传相应功能。
据上海《青年报》11月11日报道,从2005年~2007年卫生部组织的全国13个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点监测数据显示,全国每年确认的化妆品皮肤不良反应数均超过1000例,且呈现逐年递增趋势。
监测还发现,在各类不良反应中,最突出的是接触性皮炎,占到91.88%。抗皱、防晒、染发等产品引起不良反应的风险都比较高,主要原因包括产品原料有问题、卫生质量不过关、美容院自制产品使用不当、消费者未按说明书使用、非法添加违禁物质等。
尽管国家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化妆品检验规定》等法规,但我们对化妆品的监管仍有待完善。
龚研成认为,我国缺少专门从事化妆品研究的科学家,关键原因是我们对假冒伪劣化妆品的惩罚力度不够,极度缺乏对化妆品专利的保护和尊重。“一个科学家做出新产品,往往还没推向市场,假冒伪劣产品就在市面上出现了。只有严惩假冒伪劣,从事研发的科学家才有创新动力。” (漫画:勾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