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社论:养老金要做大,更要诉诸公平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22日 16:5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山网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近日由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中心发布的《2011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指出,一方面是近半数的省份养老金收不抵支,另一方面是基金结余收益率大大低于通货膨胀率,中国养老金制度正面临严峻挑战。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2010年若剔除1954亿元的财政补贴,企业部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当期征缴收入收不抵支的省份(含新疆建设兵团)共有15个,缺口高达679亿元。而据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测算,2000年至2008年全国社保基金总的收益率可能不足2%,低于同期的通胀率。

  现时我国养老保险的基金来源主要是保险费收入及其利息收入和财政补贴,而就统计局的数据来看,我国的社会保障主要用于养老,但对社会保障方面的财政投入并不足够。社会保障在发达国家的财政支出中通常占去相当高的比例,如在瑞典、丹麦和法国等国家,社会保障均占到财政支出的42%以上。反观我国,财政部数据显示,去年财政支出共8.9万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130.62亿元,仅占10.2%,此项已包含就业支出仍不足上述国家社会保障单项支出比例的1/4,可见我国对社会保障的财政投入有多低。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的财政收入近年来年年超收,今年前11个月全国财政收入累计9.7309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6.8%,是年初预算增长8%的3倍有余,中央与地方都将超收。老百姓缴纳的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本应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在我国对社会保障投入连年不足而财政收入却连年超收的情况下,理应加大对社会保障的财政投入,将超收部分大比例划归社会保障。

  诚然,对养老等社会保障的财政投入需要增加,但财政投入的增加并不能完全解决养老保险制度的困境。要解决养老金收不抵支、收益率大大低于通胀率的问题,则需扩大养老基金来源与提高养老金保值增值能力。对此,近日证监会新任主席郭树清提出,将分散在各省份的2万亿元养老保险金及3.9万亿元住房公积金组织起来,设立专门投资机构投资资本市场。

  养老金入市炒股的说法虽得到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的支持,却引发了普遍的争议和担忧,养老金是绝对输不起的养命钱,对安全性的要求极高,但股市是高风险高回报的,没人能够保证只赚不赔。在美国的著名养老计划401K中,的确存在以养老金买股票的情况,但是每个个体有选择权,可以选择买股票债券,也可以选择相对安全的专项定存。如果按郭会长所言将养老金整体打包入市,等于个体无权选择,所有地方养老金“被”炒股,与401K养老计划的性质显然不一样。

  如何把养老金做大仍存在争议,而无可争议的是,我国养老制度的困境并不仅仅在于把养老金做大,更在于养老制度中的不公平。我国长期存在退休双轨制,即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与企业人员退休,实行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制度。企业人员是单位和职工本人分别按20%和8%的标准缴纳,并由自筹账户上支付;而机关单位则由财政统一筹资,统一支付。最大的不同是,两者标准相差极大,机关单位的养老金远高于企业退休人员,企退人员的人均收入只有1400元,与机关单位退休人员有着3-5倍的悬殊差距。同样退休在家,何以公务员可由财政统一拨付高额养老金,而企退人员却只能享受退休前自行缴纳的养老保险且标准远低于公务员?

  退休双轨制导致了养老制度中的严重不公,且造成了无谓的行政开支。公务员退休后,养老金不应由财政支出,不应该让全国的纳税人来养着退休的公务员。基于消除不平等的愿望,社会上对取消双轨制的呼声甚高,但改革却一直未有进展。其实,我国对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早在1992年就已启动,但由于各地试点并未形成统一改革方案而不了了之;2009年,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5省市试点,但整个2010年各试点省市基本没有出台具体方案,或者虽已出台试点方案但基本没有推行,最终可谓无疾而终。

  消除退休双轨制牵扯到众多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利益,改革难度很大,但是并轨改革必须推动。今年两会前的民意调查显示,老百姓最关注且最不满意的首要事项就是养老制度的不平等,只有消除退休双轨制,才能让所有人处于同样一个制度之下享受同样标准的养老待遇,在根本上实现养老公平。

热词:

  • 养老金入市
  • 养老金制度
  • 社论
  • 社保基金理事会
  • 养老制度
  • 收益率
  • 大比例
  • 2011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
  • 买股票
  • 通胀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