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

宏皓:经济下行逼金融改革全面提速

发布时间: 2012年08月09日 10:40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央视网

专栏介绍

宏皓

宏皓

专栏作家

原名章强。著名金融学家﹑融资专家,北京交通大学客座教授、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中国金融智库首席金融学家、政府、上市公司融资顾问,中经产业基金理事会秘书长。

  《广东省建设珠三角金融改革创新综合实验区总体方案》7月25日在广州发布,珠三角金融改革大幕开启。中国经济亟需解决的问题是金融改革,即加强金融对经济的支撑力度,引导货币政策预调微调释放出的流动性更好、更快地流进实体经济,支持转型发展。

  一、只有金融改革才能帮助中国经济走出困局

  当前中国经济调整不仅仅是周期性调整,有更深层次的制度原因。中国近10年的高增长主要来自于住房商品化和入世两大制度红利,而目前的困境很大程度上和这两大制度红利衰减有关。只有改革才能帮助中国经济走出困局。金融改革至少具有以下三方面意义: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化解民间金融风险;化解银行风险。尤其是利率市场将降低社会资金成本、抑制通货膨胀、刺激经济增长、促进产品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

  尽管中国的金融改革从未停止,但像今年这样密集地推进金融改革却是史无前例的。目前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决定了金融改革正处在难得的战略机遇期。一方面,经济处于下行时期,通常改革的成本更低、成功率更高;另一方面,国内经济增速、银行资产质量提升与利润正处在历史高点,雄厚的外汇储备、西方金融机构和企业的收缩等等因素,均为当前全面推进金融改革创造了条件。

  二、我国金融改革的落脚点在哪里

  我国金融市场存在严重的结构性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金融市场结构失调,严重依赖间接投资渠道,而产业结构调整恰恰最需要直接金融市场去推动。第二个问题主要表现为由于金融资源掌握在政府控制的大型国有金融机构手里,政府利用它们长期支持体制内企业导致体制内企业效率低,长期低效支持引发整个经济结构失衡与宏观经济政策的失灵。

  我们金融改革的落脚点一定要与纠正我国产业扭曲、实现金融减贫结合起来。无论是通过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还是通过珠三角金融改革试验,都希望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实体经济发展需要的金融之路,而这条道路是否可行还有赖于它是否有利于纠正我国产业扭曲、实现金融减贫。通过以上多方面综合作用,如果能使我国产业结构变得更加合理、区域金融更加均衡发展,就为我国转换经济增长方式争取了更多时间与空间。

  三、改革向纵深处推进关键在于实行过程

  尽管我国的金融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不容否认的是,将改革推向纵深的道路上,仍有许多未尽事宜。金融的根本意义在于服务实体经济,金融改革的成败与否,也将关乎实体经济转型。目前,金融改革已经吹响“集结号”,下一步如何继续协调推进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改进外汇储备经营管理,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将进一步考验我国金融宏观调控部门的智慧和能力。

  大力推进改革,其中一些改革举措是及时的,是难啃却必须啃的硬骨头。改革关键问题在于实行过程中,股票市场也好,债券市场也好,民间资金市场也好,中国金融领域正在进行轰轰烈烈的二次制度改革,此时,随时评估改革成效至关重要。好的金融改革,总是有利于投资者建立明确的预期,总是通过预期最大限度地控制风险,让更大多数的群体分享改革的成果。

  四、协调推进各项金融改革是成功的重要保障

  中国的客观情况决定了金融改革必须采取逐步推进的方式,因此是一个长期和渐进的过程,各项改革会互相影响,也会相互促进,这就决定了改革不能采取"单兵突进"的方式进行,必须统筹考虑、协调推进。只有内外协调推进并相互促进,才能走得稳、走得快。

  1.推进改革,政府的杠杆如何把握

  过去30年的改革成就之大已无需多言,但在改革过程中旧增长模式的漏洞与缺失引发的问题已逐步显现。各级政府的行政权力与自由裁量权过大,造成腐败难遏而效率低下;在行政权力保护下的垄断央企愈发强势,民营经济的生存空间受到极大挤压,实业缺乏资金,民间资本无处可去。在问题涌现之时,有一种声音将日益涌现的问题归咎于市场化,为顶层设计填进了"大政府"的内涵。政府干预市场使得市场在发挥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受到限制的情况没有完善,甚至有的时候出现了恶化的迹象。现时社会与顶层对约束政府权力的共识正逐步形成并不断加强,这一共识将凝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为改革的推进创造出良好的社会环境。政府的工作就是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现在政府管了太多不该管的事,政府转型升级的第一步是要放宽对企业项目的审批,把权力放给企业,放给市场。

  2.中国金融改革要顺应经济变革的需要

  中国经济需要在结构性变革中发展,中国的金融业也相应地需要结构性调整。如果调整不及时,将延误经济的结构性变革,使经济失去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其成本必然在若干年后表现为金融业的系统性危机。换言之,金融业的系统性危机并非表现在金融业今日的财务指标上,而潜存于经济结构转变的成败。就像欧美银行业危机前的财务指标,哪一项不是令人欢喜?如果只关注因结构变化带来的局部风险,并喜于眼前金融业之相安无事,那就一叶障目了。只有发现未来经济将发生哪些重要不同,推断中国金融业需作出怎样的结构性变化,政策之力才能施用得当。这应成为下一步中国金融业改革的依据。(本文作者系经济台专栏作家,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

  (本文论述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媒体立场。转载请注明作者与出处。)

责任编辑:王玉飞

热词:

  • 宏皓
  • 经济下行
  • 金融改革
  • 全面提速
  •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