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央视网 > 经济 > 宏皓专栏

宏皓:政府“推地热”再起 催生虚拟经济膨胀忧患

发布时间: 2012年10月31日 12:0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央视网

专栏介绍

宏皓

宏皓

专栏作家

原名章强。著名金融学家﹑融资专家,北京交通大学客座教授、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中国金融智库首席金融学家、政府、上市公司融资顾问,中经产业基金理事会秘书长。

  进入下半年,地方政府推地速度和力度都在加强,仅10月份,北京、上海、广州等全国10个主要城市的土地出让金合计超过400亿元。调控伊始,地方政府为与中央政策保持一致,避免做“出头鸟”,纷纷放缓了土地出让的节奏,但是在地方政府依赖土地财政的大前提未能解决的前提下,一年多的市场低迷使得部分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已经捉襟见肘,这种情况下多个地方政府开始在老路徘徊,土地出让“闸门”再次被打开。地方政府仍然热衷于继续卖地,这样的发展模式无疑将会导致中国经济出现无预警性崩溃。
 
  一、卖地热潮敲响了虚拟经济的警钟

  1.大量国有企业拼抢“地王”

  土地市场回暖和“地王”频现显然会导致实体经济受损和一些地方政府更加依赖土地收益。房地产市场的热度非常直观的反映在土地市场上,在政府推地和房企拿地的热情不断高涨下,各地“地王”频现。目前土地市场的疯狂,缺乏宏观经济形势的支持,显得有点基础不牢,可能助长新一轮楼市泡沫。全国成交总价排前的地块中大多高价地块均由央企或国资背景企业获得,另一些非房地产的纺织企业、制药企业、家电企业等国有企业也杀入拼抢“地王”的行列中,在“扩内需、保增长”依然为当前首要任务的情况下,大量资金远离企业,扎堆楼市,这样的此消彼长,显然导致真正需要资金的企业难以获得补给,令国家的产业结构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令人担忧,对实体经济的回暖形成不利影响。

  2.民营企业追逐高利润参与房地产炒作热情高

  造就“地王”的巨量资金来源成为又一广泛争议,近年来我国民营企业普遍出现利润低、投资回报率差的现象,多个行业投资回报率低于3%。这样低的投资回报率,带来两个问题,一是企业效益不佳,银行不愿向其提供贷款;二是企业投资人因为回报率低,抽调其中的资金参与房地产的投资与炒作。最突出的是海尔电器、海信电器、大中电器等都大举进入房地产市场。海尔重金进入房地产的事实说明,我国的实体经济企业为寻求利润开始进入房地产的投资与投机市场,归根结底就是因为实体经济、社会资金在其他领域找不着保值增值的项目。高额的房价使产业资本投资其他产业收益率下降,风险加大,迫使产业资本投向利润高、技术门槛低的房地产业,或者直接将资本投入楼市,而这将会造成更大的泡沫。

  各地力推土地拍卖的行为,亦给楼市释放出一个积极信号,显示出地方政府有可能迫于财政压力,对楼市调控政策再次放松,致使房价重回上升通道。如此一来,弃经济结构调整于不顾,将会制造更大的泡沫危机,深深陷入虚拟经济之中。温州、鄂尔多斯等地正在发生的民间借贷危机、楼市崩盘危机、担保债务危机等等,均敲响了虚拟经济的警钟。再这样下去,危机恐将蔓延至全国各地,大家都要为此背负上沉重的包袱,而经济转型也将遥遥无期。

  二、以卖地拉动增收必将架空经济结构调整

  财政歉收、卖地来凑本身就反映了这种土地财政已经成为地方主政者的路径依赖。国家提出稳增目标,其中本身就包含了“调结构”的需求。此番以卖地拉动增收,依然走的是投资型经济增长的老路。它在带动财政增收的同时,也在进一步掩盖经济中的结构性矛盾。且不说土地资源对于地方来说相当有限,从稳增长调结构来说,它又会刺激房产等行业的回暖,消解国家的相关调控。

  由于过度依赖土地刺激,稳增长中的“结构性减税”被架空,产业优化和转型只能再次被搁置。这对于当地经济环境无疑是更大的伤害。增收困难的确是个现实压力。但土地财政仍然未能脱离传统经济模式的发展窠臼。不但不能挤掉前期经济发展中的泡沫,反而会助长经济虚热,到头来经济始终不会迈上良性的发展轨道。这显然违背稳增长的调控目标,而彻底变为稳GDP。

  三、地方政府必须走出土地财政恶性循环

  这种习惯性卖地也在一个侧面证明,面对经济的下行态势,地方层面仍缺乏积极、科学的应对措施。在产业转型、减税、削减行政开支方面可能并未有效的规划。让地方政府不再依赖土地财政,必须要让地方政府有新的财政收入,有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后土地经济时代里,民间有钱,但政府没钱。对于地方政府而言, “稳投资”更是“稳民间投资”,要稳民间投资根本在创造适合民间投资的市场环境,并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对民间资本进行合理引导。例如地方政府可以建立产业基金来调动民间资本,这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形成后,地方政府必然不会再依赖土地财政了。  
  
  重拾土地财政既有无奈之举,也凸显地方经济转型之困。经济结构调整非一日之功,不经历改革阵痛就想顺利过渡,简直就是痴心妄想。地方发展经济要找准发展的产业, 优化投资环境,通过建立产业基金, 引导和扶持各类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沿着产业升级的方向发展,让实体经济日益勃兴,而不是绞尽脑汁,投机取巧,奉行“拿来主义”,依仗卖地撑起地方财政。当前的中国经济如果继续温州“钱炒钱”的模式不死,鄂尔多斯卖地盖房的模式不死,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很难。

  (本文论述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媒体立场。转载请注明作者与出处。)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