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订单减少、成本上升、融资艰难……不少企业反映时下比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还困难。有人首先想到,当前急需政府“救市”,最好是超常规的政策扶持能再度出手。对一些企业来说,这种办法最直接、管用,而对有的政府部门来说,以行政干预的手法,经验丰富、用得也顺手。而有些原先就对运用市场手段加快转型升级观望徘徊的,也不免有所动摇,认为可以缓一缓。
但严峻的现实挑战告诉我们,这些想法都靠不住。要突破当前的经济困局,危中求机、危中求进,最终还得靠充分激发各种市场因素的活跃因子,从而保证转型升级的顺利成功。
要让市场因素更活跃,就要让市场机制得到更充分的体现,使各种有利于加快转型升级的功能配套和资源配置,更加有效合理。对企业来说,贷款花在哪里,请什么档次的员工,都要他们根据市场环境,不断调整、选择;而对政府来说,也只有通过类似的竞争途径,转型升级急需的资源才会给到最好的项目和企业。如果都是通过行政来调配资源,效果不一定好不说,往往还会助长一些企业“不跑市场跑市长”,不肯踏实经营。这种以非常规手法获取资源的方式,对个别企业或有好处,但对整体经济却极为不利。这样一来,发展经济、解决经济困难最需要的效率和公平,便成一纸空谈。
要让市场因素更活跃,就要让市场手段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从市场经济中、以市场的方法去寻找进一步加快转型升级的出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一些成功经验表明,越是市场观念贯彻得比较充分、市场手段应用得相对充分的地方,转型升级的胜算就越大。这些年,珠三角有的企业把没优势的加工环节外迁,做大研发与营销两头,打造出高附加值的“哑铃型”企业;有的面对外需大幅波动,着力拓展内销网络,虽然备尝甘苦,但现在却活得从容。这些率先突围的“撒手锏”,没有在市场中反复打拼,拿得出来吗?
总之,只有让各类市场因素更加活跃,才能让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危中求进也好,转型升级也罢,要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质的转变,对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来说,只有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标能得到充分体现的情况下,其主动性和能动性才能充分发挥,由此激发的攻坚克难、推动转型升级的创造力和原动力,才会无穷无尽。
从2008年金融海啸,到眼下的欧债危机,全球经济寒潮一波接一波,企业若总是指望政府救市,可能躲过一浪,又来一浪,不知何处是尽头。所以,应对当前困局的根本之道,在于让企业在市场大潮中练就自由搏击的好本领。这,既为纾解当前之困,又为长远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