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对中国赴美上市公司来说,2011年看起来流年不利。美国投行罗仕证券的最新统计显示,不包括被摘牌企业,去年以来,在美已经或正在通过私有化退市的中国企业股本总额就达78亿美元。而去年以来中国企业在美国上市(IPO)金额总计才22亿美元。
虽然十年来已有近300家中国企业赴美上市,其中不乏百度、新浪这样的明星公司,但如今,赴美上市对中国企业的吸引力在下降。这其中有几个主要原因。
其一,已上市公司股价估值过低。去年以来,纳斯达克市场已经对40多家中概股公司发出退市警告,因为其股价长期低于1美元。股价过低意味着这些企业在美国市场通过增发或股权质押等手段再融资的难度加大,也对企业信誉产生不利影响。
其二,合规成本太高。美国市场门槛低但监管严,上市公司每年需支付的律师、会计师等费用往往达百万美元。在成本高收益低的情况下,选择退市成为自然选择。
其三,去年中国概念股发生的震荡使中国企业赴美上市整体环境变差。并且,长期来看,美国投资者对多数中国企业也缺乏了解,机构研究覆盖率较低,企业和美国投资人沟通不顺畅。盛大首席执行官陈天桥就曾说,华尔街不懂盛大。
虽然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热潮暂时消退,但借此积累的经验和教训对后来者可谓无价之宝。比如,企业应如何算清在美“上市”的成本账,特别是上市后的合规运营成本?又比如,中国企业应如何根据自身及资本市场的特点选择适宜上市地点?
这方面,今后赴美上市的中国企业显然将站在更高的起点。起码,业界已经被普及了这样的常识:美国市场更青睐TMT类(科技、媒体、通信)企业,尤其是具有与美国知名公司某种可比性、容易吸引投资者眼球的企业。对于不易被国外投资者理解的中国企业,如果硬要选择在美国上市,则会面临更高风险。
美国资本市场效率高、资金多,其纳斯达克市场对上市企业没有盈利要求,上市流程也更快捷,这些优势决定了美国依然可以成为中国企业,特别是优质中国企业的上市目的地。相信在汲取教训、冷静头脑、调整策略之后,中国企业海外上市之路或将更加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