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如果你还没有明白ST股的游戏规则已悄然发生变化,那么你很可能在下一次介入ST股时跌入深渊。随着证监会多项举措的披露和推进,十余年来植根于“壳资源”的ST股炒作逻辑,或将成为历史。进入2012年后,惯于以传统思维参与ST股交易的投资者,须警惕游戏规则剧变中暗含的巨大风险。
回顾“借壳上市”自1998年以来的演进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壳资源”之所以被赋予了交易价值,源自于“借壳上市”与“IPO上市”两种模式的对比差异,而ST股市值长期远高于其公司内在价值的交易逻辑,又在于“壳资源”价值的存在。
“借壳上市”在早期出现时解决了证券市场面临的一些问题,而随着时间的推进,低于IPO标准的“借壳上市”又衍生出了内幕交易丛生、权力寻租、ST公司股价扭曲等问题。证监会自2011年11月以来的种种举措,直接击向上述问题的要害,也从根本上斩断了ST公司股价虚高的根基。
ST公司股价暴跌为哪般?
传统上每到了年末,围绕着哪些ST公司会进行资产重组、会被借壳等等传闻,资金展开对ST公司的追逐。年末通常都是ST板块表现最好的时期,走势强于大盘。但2011年末,这种传统的炒作模式发生了突变——2011年12月份,119个连续交易的ST个股,平均跌幅达到了24.88%,而同期上证指数跌幅为5.74%。
整个12月份,ST个股中跌幅最大的是*ST昌九(600228)和ST传媒(000504),分别下跌56.39%和51.33%。具体的看,市场此前有关“赣州稀土将借壳*ST昌九”的说法破灭,使得*ST昌九股价暴跌;重组事项的终止使得ST传媒连续跌停。
在以往重组失败或终止的案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暴跌甚至连续跌停的情况,但那往往集中在个案,类似2011年末这样的ST板块集体暴跌是非常罕见的,更深层次的、普遍性的原因是监管力度的进一步加强和证监会新政的核心取向。
壳资源价值:从对比中产生
理解ST股的暴跌,则不得不解析ST公司股价虚高的根源。正是“壳资源”价值的存在,以及“借壳上市”可能带来的“乌鸡变凤凰”似的公司价值改变,一直以来支撑了对ST股的炒作。
然而,“壳资源”并非天生就具备价值,而是因为“借壳上市”相对于IPO上市而言,门槛更低,并具备更多的便利性,使得借壳方愿意为此付出相应的代价。
从对比来看,在通过IPO方式上市(主板或中小板),利润方面须满足“最近3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超过人民币3000万元;最近3个会计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累计超过人民币5000万元,或者最近3个会计年度营业收入累计超过人民币3亿元”等条件。而借壳方式上市,在2011年6月前几乎没有硬性要求。
即使是在2011年6月的新规定中,对借壳上市的要求变为“收购方注入的资产,经营实体持续经营时间应当在3年以上,最近2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均为正数且累计超过人民币2000万元”,门槛仍然低于IPO上市。
时间方面,IPO上市需要经过上市辅导期、股份制改造、递交上市材料、发审委审核等一系列程序,但借壳上市在完成买壳行为、制定重组方案后,只需得到监管层的批准。
换言之,如果“借壳”的方式所需要满足的上市条件和需要花费的时间与IPO上市是完全一样的,那么对想要上市的主体来说,“壳”就不会具备所谓的“资源价值”。
弊病丛生的“借壳”
最早的有代表性的借壳上市案例就是1998年“托普软件”借壳“四川长征”。四川长征是当时机床行业的一个骨干企业,但是在1995年上市以后,经营状况每况愈下,到重组前已经是举步维艰的经营局面。而民营企业托普软件当时表现出较好的发展前景,并且在当时看来是一个高科技企业。通过买壳和借壳的操作,原来的四川长征在1998年6月更名为托普软件。
在类似这样的一些案例出现以后,市场各方在当时似乎都发现了借壳上市的好处:对于原来陷入经营困境的上市公司来说,有重组方介入,解决财务危机、安置职工就业变得比较容易解决;对于想要上市的公司来说,通过买壳实现了上市,获得了融资渠道,提供了发展空间;对于地方政府来说,保留了一个企业的上市地位,增加了地方的税收,化解了可能出现的地方性金融风险。
但随后更多的弊病则围绕着“借壳”二字产生:问题之一就是ST公司成了“不死鸟”,退市机制成为纸上谈兵,进而使得二级市场上的股价完全脱离企业的真实价值。一些ST公司从财务报表上来看,已经是没有现金流、净资产为负值,而且负债累累,可以说并不具备什么严格意义上的企业价值。但是其二级市场市值并不低,有的甚至高达十几个亿乃至几十个亿。支撑这种畸形股价的力量,来自于借壳和资产重组的“可能存在”。
问题之二则是几乎难以杜绝的内幕交易。与借壳始终如影随形相伴而生的就是内幕交易的存在,监管层为了避免借壳上市内幕交易发生也采取了很多监管措施,但从实际的操作上来讲,这些监管上的举措更多的带有“事后查处”的特征。2006年广发证券(000776)借壳延边公路,时任广发证券总裁的董正青即进行了内幕交易,获取暴利。而这一事件给监管思路提出的挑战是:即令如董正青职位之高,对内幕交易认识之深,仍不免铤而走险,那么在借壳操作中产生的内幕交易行为,单纯用一些规定来约束,是否有效?
监管新思路
在郭树清履新后,监管层思路的改变从一系列政策取向中可以得到明确。2011年11月,证监会相关负责人强调,退市制度改革将先在创业板探索试行。深圳证券交易所此后又提出了完善创业板退市制度的初步方案。
政策的核心意图包括六个方面:增加退市标准、完善恢复上市审核标准、缩短退市时间、改进退市风险提示方式、设立单独的板块和退市后的去向安排等。
新政策的核心意图之一就是“完善恢复上市审核标准”,实际是要提高非上市企业借壳的审批难度,最后甚至可能达到借壳企业所需要满足的条件与IPO企业非常接近。尽管具体的细则还没有明确,但方向无疑是明确的,以后借壳上市的审批难度会大大增加,壳资源亦将大幅度贬值。
新政策的另外一个取向则是管理层明确了“退市”的决心,包括增加退市标准,缩短退市时间等,这表明管理层以后不会允许ST公司总是处于“不死鸟”的状态,而是该退市时就退市。从这个角度看,二级市场以往的交易心态亦无法为继,以往关于“退市很难,不必看企业的真实价值,即使最后重组不成功,反正只要不退市,还有进一步交易的空间”的心态从根本上破灭。
在2011年末一系列政策取向改变之下,从1998年延续而来的ST股游戏规则事实上也发生了改变。ST股神话或将难以演绎,更大的可能是在进入2012年后,部分丧失企业价值的ST公司股价会不断走低,成为类似H股市场上的“仙股”。
表:2011年12月全月跌幅最大的20只ST个股:
代码 名称 涨跌幅度
1 600228 *ST昌九 -56.39
2 000504 ST传媒 -51.332
3 600179 ST黑化(600179)-49.281
4 000995 ST皇台(000995)-46.804
5 600656 ST博元(600656)-42.5
6 000691 *ST亚太(000691)-41.467
7 002072 ST德棉(002072)-40.69
8 000633 ST合金(000633)-39.4
9 600234 ST天龙(600234)-39.339
10 600579 ST黄海(600579)-39.335
11 600515 ST海建(600515)-38.462
12 000908 ST天一(000908)-38.411
13 600421 ST国药(600421)-38.397
14 000971 ST迈亚(000971)-36.016
15 600870 ST厦华(600870)-35.458
16 000030 *ST盛润A(000030)-35.216
17 000605 ST 四 环 -35.098
18 600083 *ST博信(600083)-35.022
19 600715 *ST松辽(600715)-34.918
20 000018 ST中冠A(000018)-34.708